农村那些“留守妇女”,她们的现实处境是怎样的
在九十年代,随着农村大批青壮人口进城打工的兴起,农村开始出现“留守妇女”,她们在农村的现实处境,大体有这几种情况。
一,随着进城务工潮在农村的兴起,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已不满足于在自家的土地里谋生活,再加上电视新闻对城市生活的宣传,为了改变生活现状,多挣点钱,他们纷纷打起行李,去了城里,抛下了家里的老婆孩子,还有父母。从此,家里的重担就落在了妻子和父母的肩上。
农村青壮劳力的出走,给那些独居在家的妇女们很大的生活压力。她们既要照料地里的农活,又要照顾老人和孩子,虽然每年自己的丈夫会在农忙的时候回来帮忙,但这已经是让她们不堪重负。但这其中,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压力。
由于丈夫常年不在家,留守妇女们的生活就像守活寡,她们渴望有个男人能在身边,但现实不允许。人都有七情六欲,难免会胡思乱想,做出一些不该做的事。再加上农村大部分人家都有了积蓄,东家买了小汽车,西家又盖了新房子。村里人互相攀比,羡慕嫉妒,这些都强烈地打动了那些留守妇女,为了更好的生活,有些人便走了另一条路。
村里人常议论一些留守妇女,当作平时的谈资笑料,一传十,十传百,假的传成真的,生生地毁掉一个人的名声,这也是逼得那些妇女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用自己的身体,换来大量的钱财,以此报复那些村里人对她的议论,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长此以往,村里那些靠正当手段致富的人,却看着她们眼红了,并且也慢慢地习惯了这种现象。但是更不好的现象是,有了这些妇女的榜样,又加上对钱财的盲目崇拜,也引得那些农村的女孩子羡慕并效仿,渐渐地形成一股看不见的风气。而一些村里人也觉得她们的做法并无不可,毕竟能挣来钱,才是有本事,哪里管他正不正当。
那些破罐破摔的留守妇女,随着周围人们对她们的看法的改变,也觉得这没有什么,能挣来钱,能贴补家用,比在村里活活穷死,让别人笑话,要值得多,一步步走下去,再无回头的想法。
二,农村里也有大多夫妻都在家生活的,除去忙活自己的庄稼,都在村里或镇上开了门市,做起小买卖,一年下来,也能小有积蓄,日子也还过得去。但是,农村经济的放开,让这些年轻人的眼界大开,并且随着网络的兴起,各种信息的泛滥,让这些人难辨良莠,经不住对钱财的渴望,琢磨起自己的发家之路。
在过去的农村,只有身有一技之长,养家糊口还是说得过去的,但是新时期农村的发展,有一技之长并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了,挣大钱才是真本事。有的村里的妇女,开始逼着丈夫想办法赚更多的钱,但也是逼鸭子上架,无济于事。
大多农村的青年,文化水平不高,缺乏更高的谋生手段,又不愿通过学习改变现在的生活,自甘平庸,不思进取,只想过”一亩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安稳生活,时间长了,妻子渐渐看不起丈夫,夫妻吵架不断,家庭矛盾升级。逼得没有办法,那些妇女只好以身冒险,随着金钱的快速增加,她们在家庭里的地位陡然上升,那些男人也默然接受事实,掩耳盗铃,任由她们去做。
有的家庭,并不因此破裂,只是夫妻的名分还在,但已是名存实亡。还有的家庭,丈夫懦弱怕事,只好自己离家外出打工,只为躲一个眼不见心不烦,而妻子也干脆放下所谓的道德名声,一面经营着自己的小家业,一面做着不见光的事。
三,农村的“留守妇女”还有一种现象,那就是夫妻二人在开始创业时,不辞辛苦,共同奋力打拼出一片很大的家业,手里有了大把的钱,丈夫开始有了歪心思,在外面花天酒地,频繁出入风月场所,交往社会各色人物,尤其是有姿色的女人,渐渐地有家不回,事业不顾,忘了家里还有个曾经和他熬过困难日子的妻子。
作为拥有庞大家业的女主人,这时自然是心生怨恨,但她们和一般的农村妇女不同,她们能很快认识到感情的不可靠,只有钱才是暖心的;她们也明白大吵大闹没有什么用,干脆放任丈夫在外面胡作,自己一身扑在事业上,把控家族企业的命脉,甚至是丈夫的财权。这种女人一般都很强势,看事也通达,但使用手段时毫不犹豫,手里捏着王炸,控制着她能控制的一切。虽然她是所谓的“留守妇女”,但她的境界和魄力,男人都比不上的。
随着农村渐渐地呈现一派冷清气象,村里这些“留守妇女”也越来越少,都走出去过一种新的生活,她们留在村里的故事,也没人再提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