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百姓在做什么?为何百姓并不维护清朝统治?

清朝末年百姓在做什么?为何百姓并不维护清朝统治?

在很多人看来,清朝末期受到了来自列强的侵略,那么身为被侵略的一方,自然应该起来反抗才对,但是从历史书中看到的反抗的人,最开始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清政府本身,换句话说百姓对此的反应似乎并不强烈,而真实的情况是,百姓不仅不反对,反而还很希望看到列强的入侵,这听起来似乎很不可思议,那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清朝末期百姓们又在做什么,他们做了些什么事情?为何他们都并不维护清朝的统治呢?下面就让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清朝末年百姓在做什么?为何百姓并不维护清朝统治?

1、百姓为何欢迎侵略者

1841年1月,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半年之后,英军开始大举进攻林则徐销烟之地——珠江咽喉,虎门。尽管清军严密布防,依然一败涂地。

前后4次战斗,英军仅以伤亡数十人人的代价,击毙清军1300余人,俘虏1200人,清军主将关天培阵亡,另一名将领祥福被逃跑的自己人踩踏致死……这场在我们教科书中极为悲壮的战斗在洋人的记载中充满了搞笑的段子。

“……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数以万计的当地民众,平静地观看自己朝廷军队与英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

“当挂青龙黄旗的官船被击沉,清军纷纷跳水时,两岸居民竟然发出象看马戏看到精彩处的嘘嘘声。”

当时《泰晤士报》的特派记者库克(GeorgeWingroveCooke)在英军军舰“费勒吉敦号”上观战,他写道:“……百姓到岸边,注视飞过他们头顶的炮弹……向正在炮击省城的水手售卖水果蔬菜,谁能明白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

这种搞笑的场景并不是偶然发生,而是多次。比如在1842年7月同样惨烈的“镇江之战”中,清军水师和英军在长江激战时,岸边大批百姓冒着枪林弹雨聚集围观。当清军舰船被击沉时,岸上百姓并不悲伤反到不时爆发出阵阵喝彩声、鼓掌声、尖利的长啸声。

当英军登陆后,正为食物和淡水发愁时,镇江百姓争相将蔬菜、牲畜、粮食和淡水卖给英军。

被渲染为民族英雄,在镇江战役中阵亡的满清将领海龄一贯瞧不起汉人,所以在战斗进行中,都不忘记抓“汉奸”,随意处决他认为会叛变的汉人。镇江人写的《出围城记》记载:“人疑副都统欲尽汉人而后止……百姓有违言,即是汉奸,吾兵足以杀之。”,当时被海龄以“锄奸”名义残杀的百姓甚至上万!城中百姓都希望英军早日破城。连他的主子道光皇帝接到奏报都看不下去,说“海龄查拿汉奸,误杀良民不计其数……”

百姓对于满清的恐惧远远胜于英军。所以至死百姓都为英军叫好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们都以为“三元里抗英”那些民众是中国人的形象,但其实这才是。即便是三元里的故事,其实也不是因为保卫满清,真实的起因是因为当地百姓听到英军强奸女性的传闻后之后,才义愤填膺,投入战斗的。

即便如此,广东本地人“援英”的远远多过了“抗英”的。同样是三元里,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前后就有1200余人投靠英军,主要做向导、马夫、苦力等后勤保障,也有个别直接为英军冲锋陷阵者。连英军都认为这些广东人吃苦耐劳,“如果给予适当的训练和引导,绝对会是优秀的士兵。”

清朝末年百姓在做什么?为何百姓并不维护清朝统治?

2、清政府如何对待百姓

在虎门战役中,林则徐就上奏,有很多老百姓为英军当带路党,“汉奸百余名,由穿鼻湾登岸”,使得英军轻而易举绕过复杂的珠江水道。不仅仅是在广东,其他地方的带路党也是此起彼伏。在宁波,“夷人用汉奸各处打听信息”;在定海,英军在带路党引导下,从清军设防薄弱的后山突袭;镇江战役中,英军“遣汉奸驶驾杉板船,预伏岸侧,乘火轮船开炮头,舍命登岸。”

对于这种民心的反转,满清也是一脸懵逼,震惊不已。主政广东的琦善1841年2月上书道光皇帝,指出广东已不堪作战,原因就在于广东民众除了带路党,其余民众咸被英军诱惑以助敌势。琦善甚至提出了“防民甚于防寇”的观点。

从不反思自己的施政有没有问题,只会视民如寇……谁才是寇,这很难说。

即便是在皇帝眼皮子底下京津地区,王化之地,带路党更是蔚为壮观。

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当联军劫掠完毕传令纵火的时候,“各军并无火器,惟有水桶、水锅而已”。洋人正为缺少纵火之物而着急之际,又是“海淀华人暨华役,将携来之火线、秫秸一切引火之物齐集以待。”联军走后,周边百姓一哄而上,把皇家园林剩余的东西哄抢个精光。

著名诗人龚自珍的儿子龚橙精通英文但穷困潦倒,当时曾在英法联军中任翻译混口饭吃。因为跟洋人干活被骂为“汉奸”。晚清小说《孽海花》借助他的口(实为杜撰),对此回应:“我们本来是良民,上进之路被你们堵死,还被尔等贪官盘剥压榨,衣食都不全,你看我是汉奸,我看你是国贼!”

带路党到了八国联军之役(1900年)的时候,就更为壮观了。联军在天津登陆后,百姓发现这些洋鬼子并没有烧杀掠夺,反而还比清兵规矩。于是,当地老百姓独轮车队为联军把粮草送进城,士绅们甚至组织大量粮草劳军。据英军总司令格兰特的日记记载,有天津百姓甚至为了降暑,给联军送来窖藏的大冰块,一位天津粮商还把自家的豪宅腾出来给联军作为指挥部……

在联军攻入北京的时候,是天津当地民船组成的运输船队通过白河向北京运送物资。清兵一哄而散后,民众竞相扶梯帮助联军翻越北京城墙,堪称奇景。英军在带路党的引导下,直接抄近道从沙窝门的下水道进城,百姓并不畏避,皆在侧围观……

英国人在多次的战争中也注意到了这些中国的“特殊国情”,敏锐的意识到中国民众“绝不热爱他们的鞑靼统治者”,所以在战争中要“尽量少与人民做对”。

所以英国人在战斗中,往往是一边揍大清,一边张贴布告安民。比如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攻占广州的时候,英军就发布告安民,说作战对象是清政府而不是普通民众,布告还号召广州人想一想谁才是“真正的祸害”,试图让广州人相信英国人是“这个城市真正的保护者”。

1860年10月16日,决定焚毁圆明园的英军统帅额尔金在北京发布了一份很有意思的中文通告:“兹为责罚清帝不守前约及违反和约起见,决于九月初五日焚烧圆明园。所有种种违约行动,人民未参与其间,决不加以伤害,惟于清室政府,不能不惩罚之也。”

大白话很容易理解,我们烧圆明园是惩罚满清政府,跟老百姓无关,大家该干嘛干嘛。

区分政府和人民这一招,如今看来已经被美帝的某些爱洗碗的胖子学到了。

清朝末年百姓在做什么?为何百姓并不维护清朝统治?

3、官员相比百姓如何

人民群众觉悟不高,深受皇恩的官员又怎样呢?答案是比百姓还糟糕。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留下的北京官员给联军司令部送了两面大锦旗:“万国咸喜”和“祝效华封”。“万国咸喜”比较好理解,就是喜大普奔、皆大欢喜,“祝效华封”语出《庄子·天地》,是人民为尧帝祝寿的话,意思是祝你多福多贵多子孙。

自家的国都被人占领了,作为官方代表居然表示大家都很开心,祝福敌军万寿无疆……这个操作也算是空前绝后了,老百姓带路党的那点事,与之相比简直太清纯了。

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曾经对百姓助阵英军很困惑,问身边的翻译何至于此?翻译说了一句很有水平的话:“国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国”。

当国家只是统治者的私产,民众不过是统治者的奴隶的时候,要求民众爱国是可笑且无耻的。民众可能大部分时候出于阶层的限制,显得无力而又愚昧,但是当可以选择的时候,并不愚笨。苟且偷生都是一种奢望,也就不可能会有舍生取义。特别是有人帮他们出拳解恨的时候,倒戈也就在情理之中。

当年群众对夏桀说:时日曷丧,吾及汝偕亡!依我看,还是不要偕亡,因为不值得。爱新觉罗家的大清亡也就亡了,不值得可惜,但人民还得继续生活。搬出小马扎,坐在岸边隔岸观火,也是大快人心的事啊。

相关推荐

​严世蕃被处死的罪状是什么

​严世蕃被处死的罪状是什么

123

严世蕃被处死的罪状是什么 稍微对明朝历史有些了解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严嵩和他的儿子严世蕃都是臭名昭著的奸臣。不过等严嵩父子失势后,严世蕃被下令斩首,当时严世蕃吓得连遗...

​陆逊是如何先后击败关羽、刘备和曹休的

​陆逊是如何先后击败关羽、刘备和曹休的

69

陆逊是如何先后击败关羽、刘备和曹休的 陆逊跟随孙权四十多年,期间统领军政大全二十余年。吴国能够击败蜀国,并且常年和强敌魏国抗衡,陆逊功不可没。陆逊人生高光是从30岁以...

​为什么秦始皇那么信任蒙恬?

​为什么秦始皇那么信任蒙恬?

88

为什么秦始皇那么信任蒙恬? 可能很多人都认为,秦始皇应该是一个多疑而又残暴的君主,欺压百姓无恶不作。这些都是一种过于偏激的认识,并不全面,毕竟如果真的是一个这样的人...

​刘备久经沙场,为什么还会七百里连营?

​刘备久经沙场,为什么还会七百里连营?

123

刘备久经沙场,为什么还会七百里连营? 三国时期,刘备很显然最开始的时候是各种势力当中最弱小的一个,然而经过多年发展,最终能够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尽管实力最弱,却也是...

​历史上为什么有两个齐桓公 另一个是谁

​历史上为什么有两个齐桓公 另一个是谁

119

历史上为什么有两个齐桓公 另一个是谁 一说到齐桓公,很多人首先想到的肯定就是春秋霸主之一的齐桓公姜小白了,他在鲍叔牙和管仲的协助之下,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可以...

​李隆基为什么要两次把杨玉环赶回娘家?

​李隆基为什么要两次把杨玉环赶回娘家?

84

李隆基为什么要两次把杨玉环赶回娘家? 杨玉环杨贵妃,不仅是现在公认的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更是唐玄宗李隆基非常宠爱的贵妃,毕竟杨玉环原本是李隆基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寿王妃,...

​玻利瓦尔是哪国人?

​玻利瓦尔是哪国人?

186

玻利瓦尔是哪国人? 说起西蒙玻利瓦尔,相信大家都会比较耳熟了。他是拉丁美洲历史上著名的革命家、军事家以及拉丁美洲反殖民革命运动的领袖。1783年玻利瓦尔出生于委内瑞拉加拉...

​三国演义中张飞鞭打的都邮真的是一个恶人吗?

​三国演义中张飞鞭打的都邮真的是一个恶人吗?

72

三国演义中张飞鞭打的都邮真的是一个恶人吗? 在三国演义的小说中,相信有一个情节大家都不陌生,那就是刘备因为立功而被安排当了县尉,一个都邮向其索贿不得,还被张飞打了一...

​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之间的关系如何?

​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之间的关系如何?

176

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之间的关系如何? 在古代,一家人中生有几个孩子是一件很寻常的事情,很多人都会有几个兄弟姐妹。平常人家可能还好,大家一起干活一起吃饭,很难得去争个什...

​比干为官清廉和财神有什么关系

​比干为官清廉和财神有什么关系

51

比干为官清廉和财神有什么关系 比干被称为“亘古忠臣”,他一生忠君爱国、清廉正直、始终记得为百姓立命。但比干的下场却令人唏嘘不已,神话小说中,比干是被妲己陷害,最后剖...

​唐玄宗为什么又叫唐明皇?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

​唐玄宗为什么又叫唐明皇?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

80

唐玄宗为什么又叫唐明皇?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 唐玄宗李隆基,很多人都不陌生,但是对于他的事迹,更广为流传的还是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似乎一提起李隆基,必定会出现杨玉环...

​张宗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张宗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84

张宗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说起民国时期的“狗肉将军”张宗昌,稍微对他有点了解的人对他的印象就是没有文化,还喜欢作诗,但作出来的诗,纯粹就是出来搞笑的。那么历史上真实...

​曹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真的是阴险狡诈吗?

​曹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真的是阴险狡诈吗?

195

曹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真的是阴险狡诈吗? 提到曹丕,可能有不少人都会在第一时间想到“阴险狡诈”这一类的形容词,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有很大一部分人都认为,曹丕就是这...

​杨义臣是个怎样的人?

​杨义臣是个怎样的人?

133

杨义臣是个怎样的人? 杨义臣是隋朝将领,曾平定杨谅之乱、灭亡吐谷浑、征讨辽东、攻打高丽立下赫赫战功。到了隋朝末年,杨义臣多次平定民乱,成为当时朝廷最主要的将领之一。...

​朱升源后来怎么样了

​朱升源后来怎么样了

101

朱升源后来怎么样了 说到朱升源其实大家也应该多多少知道这个人,他在历史上还真的是非常的著名的,而且是一位非常有爱国主义的人,话说他刺杀了当时上海的伪市长,那么有的网...

​赵奢只打赢过一仗 为什么就成名将了

​赵奢只打赢过一仗 为什么就成名将了

147

赵奢只打赢过一仗 为什么就成名将了 赵奢是赵括的父亲,而赵括很多人都知道他,也都是源于长平之战的“纸上谈兵”,千百年来对于赵括一直都是一种比较嘲笑的态度,嘲讽他只会...

​《枫桥夜泊》作者张继在历史上是什么结局?

​《枫桥夜泊》作者张继在历史上是什么结局?

131

《枫桥夜泊》作者张继在历史上是什么结局? 说到张继可能很多人不太认识这个人,但是如果小编要说这个人是写《枫桥夜泊》的作者,那么应该有不少的人都认识他了吧,月落乌啼霜...

​项羽分封的那么多诸侯,为什么都不帮他

​项羽分封的那么多诸侯,为什么都不帮他

162

项羽分封的那么多诸侯,为什么都不帮他 秦汉之际,楚汉之争是最受人关注的一段时期,项羽和刘邦之间的争斗,总是人们热衷于讨论的话题。而在这之前,项羽也算是一家独大,他甚...

​赵祯身为皇帝为何如此仁慈

​赵祯身为皇帝为何如此仁慈

100

赵祯身为皇帝为何如此仁慈 《清平乐》这部剧让很多观众了解到宋仁宗赵祯,赵祯也是古代评价最高的几位皇帝之一。不过有很多朋友好奇,赵祯身为皇帝为什么能始终让自己保持一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