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如果像赵匡胤那样杯酒释兵权的话,是否能够成功?

朱元璋如果像赵匡胤那样杯酒释兵权的话,是否能够成功?

朱元璋和赵匡胤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开国之初,除了对付外敌,皇帝们大多还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削掉开国将帅的兵权。有的皇帝做得比较开明和委婉,比如赵匡胤,用相对温和的方法,让将领们和平交权,回家养老,而有的皇帝做得比较暴力,好比朱元璋,用杀戮的方式直接解决问题,一了百了,不留后患。

那么为何赵匡胤能用杯酒释兵权,而朱元璋非要用杀人来解决问题?

一、赵匡胤手段高明,深谋远虑

在我们的印象中,在那次宴会之上,赵匡胤举起酒杯,说了几句冠冕堂皇的话,意思就是让将领们交出军权,回家享清福,将军们随即跪倒拜谢,大家其乐融融完美收场。

事实上,赵匡胤以这种方式解除将军们的兵权,也是颇费心神的。假如将领们不交权,赵匡胤就要考虑第二套解决办法,那就是屠刀,而如果将军们交权,

赵匡胤还要考虑他们的去留问题和养老问题,假如其中有人仍有异心,赵匡胤还要多加提防。

杯酒释兵权要想成功,不仅需要勇气和智慧,还需要威信和魄力,几方面缺一不可,而恰好赵匡胤全部具备。

后汉初年,赵匡胤就在时任后汉枢密使得郭威手下工作,之后后周建立,赵匡胤任职禁军东西班行首,柴荣即位,赵匡胤凭借军功其地位也逐步水涨船高。高平之战中,柴荣御驾亲征,可是还没接触到敌军,部将樊爱能、何徽就率军逃跑,千余士兵直接投降了北汉。

关键时刻,柴荣不管不顾,直接带着少数亲兵向敌军冲杀而去,而赵匡胤及时出马,和张永德约定从左右翼夹击北汉军,后周军队奋勇厮杀,终反败为胜。此战之后,凭借军功,赵匡胤再次升任殿前都虞候,成为禁军的高级将领。

史料记载“匡胤掌军政六年,得士卒心,数从世宗征伐,屡著功绩,为人望所归。”

在攻南唐的战役中,赵匡胤同样身先士卒,屡立战功,其威信也在军中日益高涨,逐步成为禁军的头号人物。赵匡胤是柴荣的亲信,但赵匡胤却篡夺了柴荣的江山,赵匡胤不仅夺下了江山,还能坐稳江山。在那遍地骄兵悍将的五代,赵匡胤却可以成就如此大业,其实力可见一斑。

在那次平常至极的宴会之上,赵匡胤说道:“卿等固然,设麾下有欲富贵者,一旦以黄袍加汝身,汝虽欲不为,其可得乎?”

石守信等人急忙跪下,哭着回答:“请陛下指出一条明路!”为何将领如此听话?那是因为他们心中对赵匡胤有着深深的敬畏,或许下一秒,这些将领就会成为刀下的冤魂。我们只知道赵匡胤举杯喝酒,却不知酒宴之上,赵匡胤也可能暗藏杀手,或许赵匡胤拿起杯子是喝酒,那摔杯可能就要杀人。

赵匡胤常年在军中摸爬滚打,早已深谙统兵之道,对将领们也是了如指掌。赵匡胤不想杀人,所以他用怀柔的方式削掉属下的军权,为何他要这么做,因为赵匡胤清楚,以他的实力,足以震慑手下的将领。

时间不同、环境不同,人也不同,赵匡胤可以成功,不代表别人也能成功,失之毫厘就可能谬以千里。

二、朱元璋根本不信任手下的功臣宿将

朱元璋或许也想过模仿一个杯酒释兵权,但他没有这么做,如果朱元璋真的这么做,没准也可以成功。朱元璋和赵匡胤不同,朱元璋可是白手起家。赵匡胤的老爹赵弘殷是五代时期的大将,骁勇善战,战功赫赫,而朱元璋的老爹只是个普通的百姓。

离开郭子兴之时,朱元璋只带走了二十四人,其中有徐达、汤和、耿炳文、郭英、周德兴等等。理论上讲,朱元璋得国最正,他从一无所有,到一国的皇帝陛下,且推翻了暴元的统治,他提出的口号是“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有人说,朱元璋出身低,赵匡胤好歹也是宦官子弟,但在我看来,赵匡胤是窃取的后周的江山,得国就不正,而朱元璋却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一步步打下的江山,所以不论是官员还是将领,都会更敬畏朱元璋。

显而易见,如果柴荣不死,赵匡胤就没有篡权的机会,柴宗训即位后,赵匡胤夺走的是孤儿寡母的政权,虽说赵匡胤待柴家也不错,但谈起来仍是好说不好听。

朱元璋平定天下之后,就将矛头对准了手下的开国元勋,能打仗的武将、擅于权谋的文臣几乎被他一扫而空,以至于靖难之役中,朱允炆只得启用李景隆这种人。

汤和是朱元璋的老乡,也是汤和帮朱元璋加入的起义军。洪武二十七年,汤和病重,路都走不了了,但朱元璋仍要召见汤和。见面之后,朱元璋谈起了家乡的过往和起义的艰难,汤和早已无法说话,只得不停地磕头,为何汤和要不停磕头?那是因为他害怕。

结合当时的政治环境,朱元璋刚办了蓝玉案,杀掉了一万多人,早已杀红了眼,朱元璋见汤和,就是看看汤和是否还有杀的必要,可是汤和做得还是那么完美,汤和老了,既不能说话,也无法走路,于是朱元璋才放了他这位老乡一马。

由此可见,满朝文武已经对朱元璋恐惧到了什么程度,假如朱元璋来个杯酒释兵权,那些官员和将领岂敢不从。朱元璋如果搞杯酒释兵权,成功与否在于朱元璋本人,而并非手下的将军们,之所以他不搞,那是因为他从根上就不信任手下这帮人。

三、朱元璋和赵匡胤的性格差异

正常的家庭造就了正常的赵匡胤,即便在那人吃人的五代,赵匡胤仍然是衣食无忧,那是因为他爹是军中的高级将领,所以赵匡胤在从军之后,也表现的和正常人无异,在他身上经常能看到仁慈的一面,做事不会太过极端。

反观朱元璋,从小就受穷挨饿,被地主剥削,被元朝官员欺负,最后父母兄弟相继饿死,这遭遇也让朱元璋的性格变得暴戾且极端。朱元璋除了马皇后和自己的儿子们,几乎不信任任何人,他滥杀功臣,那是因为他对官员本身就不信任,而且还有极深的怨恨。

性格决定命运,温和的赵匡胤采取的手段也相对温和,加之其高超的驭人手段,杯酒释兵权那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暴戾的朱元璋自然也会用更残酷的手段来对待旁人,所以朱元璋不会采取什么怀柔方式,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杀。

相关推荐

​是什么促使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攻打东吴呢?

174

是什么促使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攻打东吴呢? 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了一次大规模战役,史称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

​杨玉环和安禄山暗生情愫是真是假?

​杨玉环和安禄山暗生情愫是真是假?

71

杨玉环和安禄山暗生情愫是真是假? 杨玉环和安禄山暗生情愫是真是假?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要说唐朝哪个时代最美好,那么开元盛世一定是...

​身为汉初三杰之一,为何张良的评价那么高呢?

139

身为汉初三杰之一,为何张良的评价那么高呢? 张良,相信没有人不知道的,身为“汉初三杰”之一,高祖刘邦对其更是称赞有加,被誉为“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张...

​姜维接替诸葛亮之后,为什么依旧坚持着北伐?

67

姜维接替诸葛亮之后,为什么依旧坚持着北伐? 姜维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刘备死后,诸葛亮对魏国进行了五次北伐,其中虽然有输有赢,有得...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该动乱是怎么发生的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该动乱是怎么发生的

179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该动乱是怎么发生的 对唐朝衰败和安史之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

​悯囚制度是什么?汉朝为何会有这种夫规定?

​悯囚制度是什么?汉朝为何会有这种夫规定?

57

悯囚制度是什么?汉朝为何会有这种夫规定? 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悯者,怜悯之义。汉代统治者在“天下苦秦酷法久矣”...

​宋朝的公有制养马为什么会失败?与统治者有关

​宋朝的公有制养马为什么会失败?与统治者有关

89

宋朝的公有制养马为什么会失败?与统治者有关 宋朝,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

​北宋的司天监为天文学做了哪些贡献?

​北宋的司天监为天文学做了哪些贡献?

123

北宋的司天监为天文学做了哪些贡献? 北宋的司天监为天文学做了哪些贡献?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天文学方面屡有革新的优良历法、令人惊羡的发明创造、卓有...

​什么是窦婴献遗诏?幕后的凶手到底是谁?

167

什么是窦婴献遗诏?幕后的凶手到底是谁?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窦婴献遗诏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这事不复杂。窦婴是窦漪房太后的侄子,刘濞谋划“清君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