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什么要杀萧何(刘邦为何几次三番对萧何动杀机)
刘邦对萧何动了三次杀机,都是为了什么?萧何靠吃瓜群众巧妙过关
萧何为西汉政权建立的功臣第一,对刘邦忠心不二,共同进退,但刘邦仍然对萧何动了三次杀心。
原因是在楚汉战争和随后诛杀异姓王的过程中,刘邦都领兵在外,萧何留守关中,作为丞相权柄一时无两,声望日隆。
秦汉时期的丞相权力很大,不可避免与君权发生冲突,刘邦担心后方萧何坐大,屡动杀机,却被萧何身边的谋士巧妙化解。
1.萧何作为楚汉战争中的后方大总管,让前线的刘邦心里很矛盾
萧何在楚汉战争中留守关中,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与刘邦共同进退,每当刘邦军队被打散,或者粮草不济。
萧何都运用各种谋略补充兵将,提供粮食物资,保证了后方的稳定,可以说劳苦功高。
汉三年,楚汉战争最为吃紧的时候,刘邦却对萧何动了杀机,数次派人慰问萧何,实际上是探问萧何动向。萧何一开始还不明白怎么回事,后来在身边谋士鲍生的提示下,才知道刘邦的用意。
原来,刘邦此时的心理十分矛盾,一方面萧何作为后方的左膀右臂,必须他才能够为军队运送粮饷,另外一方面他又担心总制关中的萧何一旦有异心,将对自己构成严重威胁。
在鲍生的建议下,萧何将自己家中的青壮子弟和儿子都用来运送粮食物资,且留在刘邦军中作为人质。
如此作为等于将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部交到了刘邦的手中,绝无任何背叛的可能,这样才最终消除了刘邦的杀机。
2.萧何与吕后诛杀韩信,虽然洗脱了与韩信共谋的嫌疑,却让领兵在外的刘邦更加不放心
汉十一年,刘邦在河北平定陈豨之叛,实际上也是诛杀异姓王的过程,后方吕后与萧何诛杀了韩信。当刘邦听到这个消息后却更加忧虑。
表面上下旨让萧何从丞相晋升为相国,并加封五千户,并派兵五百人作为相国卫。实际上此事却有极大的危机。
因为萧何与韩信相交,在诛杀韩信时虽然积极站队,但诛杀韩信有功却让萧何的权势更加显赫,到了让刘邦忧惧的地步。
此时一个吃瓜群众出来,此人为召平原,原先是秦朝列侯,身份十分高贵,秦朝灭亡后却从列侯沦落到种瓜为生的地步,经历了身份的巨大落差更知道其中的凶险。
便劝说萧何,此时刘邦领兵在外,你作为丞相劳苦功高,深得民心,已经到了功高盖主的地步,应该及时表明心意,才能避免被杀的危机。
萧何连忙拒绝受封和赏赐,并将家财资助前方军队平叛,此时的刘邦才将五百兵卒撤回,可见若萧何真的接受了封赏,五百相国卫可能就是诛杀他的凶手。
萧何按照吃瓜群众的劝说,再一次消除了刘邦的疑虑。
3.刘邦评定英布叛乱时,萧何用家财助军的老把戏不好使了,最后靠自毁名声才得以保全
汉十二年,刘邦最后一次带兵去南方平定英布叛乱,英布为秦末起义和楚汉战争中的猛将,连项羽都可能不是对手,所以是刘邦称帝之后最大的一次危机。
刘邦正是在于英布的作战中身中一箭,最后也死在这伤上,可见当时情势之危急。但在战争的间隙,刘邦却数次派人回来问萧何在做什么。
萧何有了上次的经验,根本用不着人提醒,便安稳百姓,用家财慰问军队。
岂不知身边的人告诉他,这是刘邦想要杀他,再用这样的办法只能加速灭亡。
原来萧何在关中经营十年之久,兢兢业业,百姓十分感念,上次你用这样的办法是刘邦跟陈豨打仗,有很大的自信和把握,所以不会担心你谋反。
但此次比较危急,刘邦打仗比较吃力,所以担心一旦自己发生不测,深得民望的你会取而代之。
萧何明白其中的厉害,整日吃酒欢淫,强行大量贱买民众的田宅,搞得关中天怒人怨,纷纷向刘邦告状。
导致萧何的声望大大降低,可谓声名狼藉,在此情况下,刘邦算是又一次放下了杀心。
概而言之,刘邦三次要杀萧何,原因分别为:
其一,汉三年,楚汉大战正酣,刘邦前方激战,萧何后方便宜行事,刘邦担心萧何总制关中怀有异心,对其构成严重威胁,便数次派使者慰问萧何;
其二,汉十一年,刘邦在河北平定陈豨叛乱,萧何与吕后诛杀韩信,刘邦忧惧萧何位居丞相、深得民心,威胁政权,便对其加封置卫,以探其心;
其三,汉十二年,刘邦南方平定英布之叛,萧何大权独揽,刘邦自顾不暇,更担心后方功臣临阵倒戈,数次探问萧何动向,以防肘腋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