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世界上最美的小猫——没有之一!
吸猫前,先欣赏一段老片。
换根尾巴换身毛,其实跟家里的主子也没啥区别。
这段视频,至今仍是全球唯一的云猫求偶行为影像记录。
在西南边境,云猫就像云豹的小兄弟。它们喜欢同样的生境,拥有相似的适应力。有云豹的地方就能拍到云猫。
但和云豹不同,云猫在中国只是狭域分布,在云豹还广布中国南方的很久以前,云猫不过是个远方亲戚吧。
大兄弟,我来了~摄于云南德宏铜壁关保护区。图片:猫盟CFCA
云猫散落在中国西南边境的丛林中,身上拥有云豹一样的大块深色云状斑纹。
丛林幽密的环境为它们提供了最好的保护,身手矫健常以大树为依的它们也常逃过地面的红外相机的捕捉。因此,全球范围内,它们的影像记录少之又少。
但我们在西南边境曾多次幸(shí)运(lì)捕捉到云猫美妙的身影,从此未曾忘怀。
尾巴那么长那么厚,为什么看起来这么轻。摄于云南德宏铜壁关保护区。图片:猫盟CFCA
它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小猫
直视你的灵魂。摄于云南德宏铜壁关保护区。图片:猫盟CFCA
虽然花纹相像,但云豹和云猫在体型上相差甚远,一看就知道一个是大猫,一个是小猫。它们的血缘关系也差得挺远,一个是豹支系里的云豹属,另一个是纹猫支系里的云猫属。
“大猫”云豹。图片:猫盟CFCA
行云流水,就一个字。墨脱云猫。图片:猫盟CFCA
细看云猫的花纹,它们前额的斑点在颈部融合成狭窄的纵向条纹,在背部则融合成不规则的条纹。
大小类似家猫,厚实蓬松的毛发使云猫看上去体型稍大,皮毛随生境不同,也存在着深灰棕色、黄灰色再到红棕色等多种色型。它们还有黑色型个体,唯一的红外相机记录发生在2001年苏门答腊的国家公园。
搜来了20年前的照片。2001 at Bukit Barisan Selatan National Park。图片: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Indonesia Program
依赖森林
云猫的颜值有赖于生存所需的进化。
它们广泛地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以南的狭长热带地区,从印度北部沿喜马拉雅山麓向西进入尼泊尔,向东进入中国西南地区,并一路扩散至苏门答腊和婆罗洲岛。
它需要大树。来自1880年代的插画。图片:The natural history of animals
云猫仅生活在森林生境,它们主要生活在潮湿的常绿阔叶林中,喜马拉雅山脉海拔3000米以下未受人为干扰的针叶林、阔叶林和热带雨林里都有它们的身影。
2016年,在不丹的吉格梅·多吉国家公园(Jigme Dorji National Park),人们在海拔3488~3810米的阔叶混交针叶林中记录到一只云猫。这刷新了它们分布的最高海拔。
云猫和云豹一样,也是猫科中挑剔生境的“处女座”。在遭受严重人为干扰的地区,从未发现过它的踪迹,但在受干扰的次生林和砍伐林中,还可见少量个体。
适应树栖
云猫也为生境进化出了十二般颜艺和技能。
云猫的头骨小而圆,脸宽而短,全身比例看起来不大协调——十二头身的身材,你想想看……
但在生存面前,奇怪的比例算什么。
这样的头骨结构和扁平宽阔的鼻翼使得它们视线开阔;与琥珀色的大眼睛、垂直的椭圆形大瞳孔一结合,云猫便具有了弱光条件下也能聚光的能力和伸缩视觉。得益于此,幽密的丛林弱光下,它们目力如炬。
闪闪亮亮大眼睛,摄于云南德宏铜壁关保护区。图片:猫盟CFCA
云猫的爪也比一般小猫要大,脚掌的宽度两倍于长度。指间带蹼,爪子可灵活伸缩,非常适合攀爬树干。
而它最最最吸睛的长尾巴,比起雪豹也毫不逊色。它们的尾长可长达35~55厘米,约为身体长度(不含尾长)的3/4以上,甚至可超过体长。更令人惊叹的是,行走时,长尾也会一直平行于地面,或高高翘起,不会拖沓于地。
这是洁癖吗,不,这是实力。
不看身子还以为是只大尾巴松鼠。摄于云南德宏铜壁关保护区。图片:猫盟CFCA
长尾帮它们解锁了攀援时的超强平衡技能。如果说雪豹的尾巴能让它在陡峭的岩壁上强力追击岩羊,那云猫的长尾就能让它在树上如鱼得水。
与云豹那黑得整整齐齐的尾巴不同,云猫尾尖近端有黑点,远端有环。
唯一与“萌”无关的身体特征是,它们齿列巨大,特别是犬齿,类似于大猫,能更好地撕扯猎物。
爬树过程被发现,有点懵。摄于云南德宏铜壁关保护区。图片:猫盟CFCA
喜欢爬树的它们吃啥?
为什么不好好在地面行走,非得上树?
区别于同生境内的竞争者的差异进化,数千万年来,云猫形成了一套“树冠层”食谱。它们依赖于森林的树冠层为之提供的鸟类和树栖的小型哺乳动物,包括松鼠、树鼩、小型灵长类动物、老鼠和果蝠等。当然,其他猎物如蜥蜴、青蛙和昆虫也可一吃。
别看脸,我超凶的!2015年拍摄于高黎贡山的云猫。图片: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腾冲分局
据马来西亚婆罗洲丹浓谷的观察,夜间云豹常在地面,而云猫常在树上活动,专门捕食夜间钻出树洞活动的鼯鼠。
它们会定期造访活动范围内的所有鼯鼠洞,因为合适洞穴来之不易,空出来的鼯鼠洞又会迅速被新的鼯鼠占据,如是反复。在观察记录里,一只云猫曾连续几个月每天前往不同的鼯鼠洞,还会在黄昏时分出手。
有学者认为,被砍伐的森林中云猫的数量远少于原始森林,很可能就是因为鼯鼠洞锐减,导致猎物数量下降所致。
尾巴大的吃尾巴大的。图片:大猫
会飞也挡不住“贼”惦记。图片:大猫
回想起在西双版纳拍到云猫的生境,大猫老师恍然大悟:“我就说那里的树上会有鼯鼠。”体型相差无几的巨松鼠等,估计也是云南的云猫钟爱的口粮。
在泰国,还有人目击云猫捕猎幼年的菲氏叶猴。
它也能如云豹一般,以头部向下的姿势飞速下树,曾有人目击其扑击鸟类(就像其它小猫)。
更喜欢夜行?
云猫会让夜间的树栖性动物闻风丧胆,但它们只喜欢夜行吗?
2000年5月,一只雌性云猫被困在泰国Phu-Khieu野生动物保护区常绿混交竹林的一条小路。人们给它带上无线电项圈,追踪了一个月——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给云猫带项圈。记录显示,它活动区间位于海拔1000~1200米,范围为5.3平方公里,夜间和黄昏时段较为活跃。
云猫在做标记。摄于云南德宏铜壁关保护区。图片:猫盟CFCA
印度东北部的数据显示,云猫在白天更为活跃,中午时分更是活动高峰;在WWF监测的缅甸雨林里,81%的云猫影像摄于白昼。
在印尼的巴厘巴板,云猫比豹猫常见,但后者被红外相机拍到的次数明显更多。因此,这很有可能是红外相机调查方法所产生的监测误差,也可能存在其它影响变量。
据学者观察,喜欢在鼯鼠洞守株待兔的云猫白天时会更多在地面活动,寻找新的鼯鼠洞——地面的巡视效率更高;而当夜幕降临,它们便会回到夜间的猎场,在树上守株待兔。由此,便错过了地面布设的秘境之眼。
但是,好玩的是,在云南德宏,我们就发现云猫的拍摄率高于豹猫。这也让我们非常好奇,难道树栖能力强劲的云猫在森林中的生存能力要高于“底线”豹猫?
云猫给我们留下的谜题实在太多太好玩了。
云猫的谜题还有很多
云猫和其他伴生物种的关系如何?
同是小猫,云猫、豹猫和丛林猫之间会是怎样的竞争关系?体型更大的亚洲金猫和云豹会对它形成压制吗?在它们赖以为生的森林里,当冬季来临,果实减少,它们是否会随着猎物往更低的海拔迁徙?以及,它们互相钻肚子的求偶行为是独有的么?有怎样的繁殖节律?
摄于云南德宏铜壁关保护区。图片:猫盟CFCA
我们很幸运地生活在一个拥有云猫的国度,但与其他地区的居民一样,都对它们知之甚少。
与之相对应的结果便是,无论在哪个分布区,云猫都缺乏必要的关注和保护。
云猫种群趋势正在下降
2008年,根据有限的种群评估数据,IUCN将云猫列为VU(易危);2015年将其调整为NT(近危)。
但这并不代表云猫种群数量增加或保护趋势向好,而恰恰说明了调查和研究的不足。
评级理由是这么说的:一来,近年来亚洲越来越多的红外相机调查证实了部分地区云猫种群的实际存在,其个体数量均多于此前的预测;二来,云猫分布海拔广泛,所居生境多为山势崎岖之地,人为干扰较少;综上,在其150万平方公里的分布范围内,其种群密度不会低至每100平方公里一只,因而其种群数量无论如何不会低于VU标准的10000只。
但150万平方公里的分布区还是理想的完整的一块吗?提供了文献依据的调查,在多大范围内覆盖到了正在遭受毁林威胁的历史分布区?
对于高度依赖森林的云猫来说,它们鲜见于人类定居之所,但并不能表明它们的生境人为干扰少,而恰恰说明了它们对于人为干扰以及栖息地变化的高度敏感。
近年来,东南亚等分布国对森林的砍伐和开发愈演愈烈,保护区之外的原始林数量锐减,云猫的分布区令人忧心忡忡。
林子不好的地方没有云猫。摄于西双版纳。图片:猫盟CFCA
栖息地威胁之外,云猫还面临着人为猎杀的压力。
伪阿鲁纳恰尔邦,齐罗河谷的一项调查表明,人们经常捕杀云猫用于商业贸易、维持生计或者当成药材。
而据伪阿鲁纳恰尔邦的苏班西里(Subansiri)的访谈调查,每年3月和4月,当地的猎人都会杀死一只云猫,取血用于祭祀仪式,保佑家人平安、粮食丰收,免受野生动植物、疾病和害虫侵害。
尽管其分布范围内的大多数国家也将禁止猎杀写入法律,但在不丹和文莱,云猫在保护区外不受法律保护。柬埔寨和越南也没有相关的保护政策。
中国的云猫怎么样了?
中国的云猫怎么样呢?
尽管狭域分布,种群数量不明,受限于调查研究的不足,它们和其它小型猫科动物一样,保护等级仅为“三有”。
猫盟摄于墨脱的云猫。图片:猫盟CFCA
作为原始林的标志性物种,云猫和它们的生境一样,独特而稀缺。我们盼望着能拥有更长的解谜时间,不要让这最美的小猫失落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