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一号海上首飞成功,大推力、低成本将是固体火箭商业化前提
北京时间 2024 年 1 月 11 日 13 时 30 分,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使用引力一号遥一商业运载火箭,将搭载的云遥一号 18~20 星,共 3 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
此次任务是商业运载火箭的首次飞行。
引力一号遥一升空(摄影:刘博洋)
首飞成功 运载能力 6.5 吨
36 氪获悉,首次飞行于 1 月 11 日 13 点 30 分,在山东海阳海上发射成功。
本次试飞运载能力达到 6.5 吨 / 近地轨道,4.2 吨 /500km 太阳同步轨道,采用 " 三垂 " 测发模式,将运送 3 颗卫星至 500 公里的低倾角圆轨道上。
引力一号遥一发射现场 (摄影:孙海英)
据了解,引力一号是一款三级半全固体构型的中型运载火箭,全箭高 30 米,芯级和助推器直径同为 2.65 米,起飞重量 405 吨,起飞推力 600 吨,整流罩直径 4.2 米,近地轨道运载能力 6.5 吨、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 4.2 吨。
引力一号遥一的价值在于?
本次东方空间引力一号遥一的发射,其价值以及看点在于——大推力、海上发射、7 枚发动机固体捆绑火箭。
中国商业航天现在已经从技术验证阶段逐步转入商业验证阶段,基本上解决了 " 航天 " 技术难题,更关键的是要实现 " 商业 "。而降低火箭发射成本是一个系统工程。
商业化的核心前提在于,稳定、低成本的运送货物甚至载人,因此稳定以及低单价成为民营火箭商业化的重中之重。我国中低轨卫星多样化、规模化发射能力,也是民营火箭推进商业化的信号之一。
第一,引力一号遥一的特点之一—— 600 吨大推力,运载能力 6.5 吨。
运载能力提升,意味着每次发射运送更多重量。引力一号是迄今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中国运力最大的民营商业火箭,其起飞重量 405 吨,起飞推力 600 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 6.5 吨,500 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 4.2 吨。
大推力是固体火箭想商业化盈利的必然路径。航空航天从业者曹双力表示," 预测大固体运载火箭几年内有一定市场,长期看,成本很难降下来,小固体一直可以盈利,但市场规模有限。"
也就是说,在目前发射价格下,液体火箭可回收还未实现的情况下,大推力固体火箭长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根据官方数据,引力一号可支持百公斤级卫星 " 一箭 30 星 " 发射,满足中低轨卫星批量组网发射和中大型航天载荷快速响应发射需求。另外,东方空间液体火箭的发动机已经测试成功。
主流卫星星座单颗卫星重量大都在 200-300 公斤,必须 4 吨以上运载能力的火箭才好实现一次布置半个或一个轨道的批量发射。东方空间联席 CEO 姚颂介绍," 东方空间成立之初,就瞄准三年研制一款 4 吨左右运力的中型火箭,短期内形成规模化发射能力。"
第二,本次引力一号的另一值得关注的就是,首飞采用海上发射火箭。
此次发射,攻克适应海上晃动条件的垂直转载和垂直测试技术,适应了海上发射需求,除了通过 " 一站式 " 发射体系建设来大幅缩短发射准备流程、降低综合成本外,大幅提升了火箭制造效率,降低了制造成本。
海上发射为商业火箭未来海上的快速总装、快速应急发射提供可参考空间,也为后续更大体积和重量的液体运载火箭海上发射、海上回收提供参考。
第三,捆绑技术是火箭实现中大型运载能力的必备技术之一,作为国内首个捆绑构型的民商火箭,引力一号用小型火箭的身高实现了中型火箭的运载能力,意味着未来更多的想象空间。
采用捆绑构型,方案设计复杂度、专业耦合度、系统协同能力要求更高。火箭配套的 4 型 7 枚固体大推力发动机均由航天科技集团四院研制,其中助推级、芯一级、芯二级为直径 2.6 米发动机,芯三级为该火箭高精度上面级固体发动机。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目前东方空间正在研制引力二号中大型可回收复用液体火箭,预计 2 年左右攻克可回收复用技术,届时运载能力能给提升至 15~20 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