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纲50讲21-25
第21讲:大辽,首破百年的游牧帝国
1、朱温逼唐帝退位建立后梁,开启五代,唐朝的藩镇自立为王没有称帝,有十几个称为十国,合起来是唐宋间的五代十国时期。朱温是汉人,后唐后晋后汉都是沙陀人所建,周是跟随沙陀人的汉人建立。
2、梁时期,北方建立草原王朝契丹,后改称辽。时石敬瑭向辽献幽云十六州获得辽支持建后晋。幽云十六州面积不大,但是人口占辽的六成,贡献大量物资财富,加上中原的进贡,有了稳定中央财政,没有了继承危机可以打破百年魔咒,有钱了不再需要打仗掠夺入侵中原,也给中原带来了百年的和平稳定。
3、之前的北魏孝文帝和唐太宗都是靠个人能力和经验完成二元帝国统治的,而辽以制度的方式确定了统治草原和中原二元帝国的逻辑,建立南北两院,北院以草原的方式治理契丹人,南院以儒家的方式治理汉人,主要是幽云十六州。制度比人稳定,不会因为某个皇帝死了而改变国家统治逻辑,大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延续两百多年的游牧帝国,这种制度创新对后世影响极大,没有这种制度创新就不会有元和清,中国的版图也就只能局限在长城以南。
第22讲:大宋,和平换来的高度发展
1、赵匡胤960年篡周建宋,统一中原。赵匡胤、赵匡义试图收复幽云十六州都功败垂成。而大辽占据幽云十六州恰好是大宋国家稳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前提。
2、宋朝商业高度自由、繁荣,儒生也不以经商为耻。中国古代长期重农抑商,宋朝是唯一不长期抑商的时代,而且鼓励海外贸易,工商业税收和关税是朝廷财源的重要部分。发达的经济催生繁荣的第三产业,花鸟鱼茶酒戏等。最大消费群体是平民百姓足见社会繁荣。随着海外贸易发展,宋朝货币外流形成环中国海的货币共同体。宋朝货币不足后发行了纸币盐钞等信用货币,甚至有专门交易这些票据的商号,也就是存在二级市场。
3、宋朝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宋朝出现一批大儒,将儒佛道结合,把本已弱势的儒家发展到新的高度,对内确定了中国的思想方向,对外决定了朝鲜越南日本儒家文化地区的思想气质。由歌舞小曲发展来的宋词成为伟大文学形式。因为有庞大的市场,四大发明得到广泛应用。
4、因为高度自由所以经济文化高度繁荣,但是军事组织动员能力就不足,于是对外的军事问题转化为财政问题,花钱买平安。正常的草原帝国普遍短命,如果草原政权不断更迭宋朝边境也无法安宁。正因为大辽占据幽云十六州又有中原的进贡,才能持续稳定也无意南侵于是有了持续百年的和平。如果草原不安定宋朝也会相应发展为强组织弱自由,强军事弱文化的国家,大宋就不会历史上的大宋了。
第23讲:王安石与司马光在争什么
1、王安石变法针锋相对的两派是王安石与司马光。王安石是激进派,认为内忧外患形势危机,要积极变法,勇于创新。司马光则坚持遵循传统。
2、王安石变法包括军事上的保甲法(兵民一体),农业的青苗法(也可以算经济的,青黄不接时官府提供贷款),经济的市易法(政府仓库维持供需平衡),人事的贡举法(不考经典考经世致用的学问)。保甲法失败是因为没有社会结构基础,青苗法和市易法失败是因为没有法律基础,不足以支撑市场经济。我个人觉着还应该包括人心不齐,当时相当大部分官员还是保守派,不能有效贯彻变法,尤其是经济上的没有明确标准的法规。在保守派反对皇上犹豫时,王安石说: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王安石把很多反对派贬谪地方,司马光闲赋在家写出了《资治通鉴》。
3、影响:因为政治方向不同而出现的新党和旧党在二人亡故后变成纯粹的党争,且擅长忽悠的上位,而不是治世之臣,如水浒里的蔡京。宋朝的统治水准和道德水准也越来越差,做出很多背信弃义反复无常的低劣政治行为,并最终导致自己的灭亡。还有一点,宋朝没有认清形势,只认为大辽占了自己土地是最大的敌人,没有认清如果跟女真一起灭掉大辽,自己的处境更加不好。朱熹认为即使大宋全盛时期有很多忠臣良将也无法使宋朝摆脱困局,变法变为党争后必然天下大乱。
第24讲:金太宗挨板子促成蒙古崛起
1、女真人金太祖建大金,金太宗灭辽和北宋。建国初期也是部落贵族制,皇帝也其他部落首领称兄道弟勾肩搭背,甚至金世宗因为犯错还被从皇位上拉下来打过板子。在控制中原获得大量财富后皇室开始奢靡。
2、皇帝不想受其他部落首领牵制,有了稳定财富就能发展庞大的官僚制来控制部落贵族形成尊卑有序的制度,于是从金熙宗开始大金迅速汉化。金熙宗和海陵王对百姓却很好,但是史书记载都是暴君,原因是他们极力压制贵族,而史书多是贵族官僚写的。
3、海陵王是篡权皇帝后又被推翻,但是做了一件大事--迁都北京。为了巩固自己皇位海陵王想灭南宋统一天下,曾作诗“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在他打到长江边时,部落贵族兵变推举了金世宗,金世宗坚持定都北京不回迁。由此可见皇帝都想远离部落贵族的牵制,也能看出经过金熙宗海陵王两代,部落贵族已经被削弱很多。
4、大金极度汉化后,认为自己是中原文明,丢弃了草原中原的二元逻辑,开始修筑长城把蒙古隔离出去,失去了对草原的控制。于是长城外草原上必然会产生新的草原帝国,蒙古崛起成为必然。
第25讲:从元朝看中国历史的正统性
1、明朝理解的元朝:虽然朱元璋说过“驱除胡虏,回复中华”,但是认为元朝统治中原一百多年是正常的朝代传续。
2、元朝理解的元朝:从大蒙古国看,蒙古建立了跨欧亚大陆,融合农耕,草原,海洋三种文明的帝国,形成东西方大融合远超历代所有帝国甚至超越蒙古帝国本身。从元帝国看,按儒家文化,为前朝修史,算是承认继承前朝天命,是中国朝代的传续。但,前边有宋辽金,哪个是前朝,是中国正统朝代就很难统一,于是修史只能搁置。
3、从元朝汉人(金人,绝大多数是汉族人)看金国是北宋的继承,是正朔,南宋曾向大金称臣。从南人(南宋人)看南宋时北宋的正统继承,是正朔。
4、儒家认为文明所在,是为正朔,脱脱提出,有国家,政治秩序就是正朔,与文明无关,宋辽金都是正朔。这就产生了政教分离的观念。中原中心被打破,文化含义的“中国”也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