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大院真实历史简介(历史上的乔致庸是个什么样的人)
随着几年前电视剧《乔家大院》的热播,大家对晋商的经历产生了深厚的兴趣。老百姓常说一句话,“从政必看曾国藩,经商必学乔致庸”。
那么,清朝时期的乔家为何能长盛不衰,成为中国商界的传奇呢?
归结起来只有一句话:家风使然。
身为经济学家的梁小民曾进行过研究,研究表明仅明初至民国的五百年时间里,四大晋商家族每年的收益与清政府一年的赋税收入相当,这四大家族真可谓富可敌国。
而乔致庸,便是这四大晋商家族中最显赫的乔家的家主。
1818年,山西祁县的乔家喜得贵子,乔家第三代长子乔致庸出生。
乔致庸长大后,便继承了家族的产业。商界赠予乔致庸一个外号,名曰“亮财主”。
或许是因为父辈熏陶,亦或是天赋使然,在乔致庸执掌家务期间,乔家的生意规模越来越大,逐渐成为山西地区首屈一指的豪门。
乔家的每一门生意,都冠以“复”为字号,这块招牌被挂在山西各地的旺铺上,成了乔家显赫的象征。
包头城的原始开发,据说便与乔致庸有关,民间素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说法。然而,乔家最大的两门生意,乃是大德通、大德恒两大票号。
据说,当年全国各大城市的码头、商埠都有这两家票号。
到了清末,乔家在全国的产业已多达二百多处,资产超过千万两白银。根据乔氏后人所说,乔致庸晚年时还曾支援过国家军事,为清廷捐赠了一艘军舰。
乔家之所以显赫,且没有落入“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与其严格的家风密切相关。
乔家第七代乔燕和表示,自己虽然生在乔家,但从小便没有感觉自己的出身有多显赫。
在成长的过程中,除了受到比其他孩子更多的约束之外,乔燕和亦没有感到任何荣宠和特别之处。
乔家的长辈在教育小孩时颇为严格,禁止晚辈浪费。在吃饭时,连一粒大米都不准剩下。大人们经常对家族里的女孩子说,倘若饭碗里留着饭粒,那么,将来嫁的老公一定是又老又丑的麻子脸。
自古以来,那些拥有泼天富贵的的豪门望族,其子孙都容易沾染好吃懒做不求上进的恶习。
所以,乔致庸在制定家规时,便开始对这些隐患严防死守。乔致庸给后人定下了六个规矩:
一是不准沾染毒品;
二是不准纳侧室;
三是不准虐待仆人;
四是不准进行赌博;
五是禁止酗酒;
六是禁止男女同游。
正因为每个乔家子孙都遵守这些家规,所以乔家非但脱离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反倒六代常兴。
据乔燕和说,乔家的发迹,并不是自三代家主乔致庸开始的。早在一代家主乔贵发时期,乔氏就已成为一方商贾。
乾隆初年,乔贵发为了糊口,不得不走西口。乔贵发用了十年的时间完成原始积累,随后与同乡合伙开了一家经营粮杂的“广盛公”。
不过,因为生意不景气,所以“广盛公”没过多久便面临破产。与乔贵发合伙的生意伙伴认为乔贵发人品得当,所以便始终没有向他索取欠款。
因此,乔贵发才能起死回生,用了三年的工夫让生意重新好转起来。
因此,在乔氏的家规中,我们能够看到“慎待相与”这一条。这条的意思,便是一定要仔细挑选做生意的伙伴,一定要选择那些人品和信誉过关的伙伴。
如果是不老实本分的商人,即便有再多的利益可图,也不要与之结交。倘若选择了生意伙伴,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尽自己所能相助,就算是没有任何利润可以图谋也不可与之断交。
当然,乔家之所以成为商界翘楚,还要得益于三代家主乔致庸。
乔致庸的为人豁达,性情豪爽,在八十岁时依旧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他虽然恪守家规,诚实守信,但却从不精明到铢锱必较,颇具人生智慧。
乔致庸规定,每个大小字号的掌柜,都要由外姓人来担当,不得由乔氏子弟担当。这样的做法,就是为了选择那些能力出众的外姓人,且用人不疑。
乔致庸看人的眼光神准,早年他提拔的一位名叫贾继英的人才,后来还成了我国首任银行行长。
上世纪初,慈禧西狩期间途径山西。因为慈禧一行人缺少盘缠,所以只能向晋商借钱。在这个节骨眼上,许多晋商的字号都推拒了,唯有乔家大德通的贾继英答应了。
他并没有请示乔致庸,而是直接向朝廷捐输了三十万两。乔致庸听说这件事后,并未责怪贾继英,反而重重地提拔了贾继英。因为只有二人知道,在朝廷陷入危难时帮其一把究竟意味着什么。
慈禧回銮后,为了报答乔家的恩德,将大量税收汇入乔家的票号,让乔致庸进行经营。后来户部银行成立时,贾继英亦被提拔为首任行长。
除此之外,乔家相当注重员工的利益。
早在许多年前,乔家的商号就已经出现了“股份制”的概念,在乔家的产业工作的每个员工,都能根据商号的年收益进行分红。
除此之外,乔家的商号还有这样的制度,每一位伙计不论职务高低,他们都能享有带薪的年假。
逢年过节,如果要回乡探亲,除了可以领取到寄存在商号里的工钱之外,还能免费获得三套光鲜的衣服,风光的回家探亲。
因此,在当时能够进入乔家商号进行工作,就相当于有了公职一样,旱涝保收,衣食无忧。
乔致庸在挑选继承人时,曾大费周章。虽然他有六个儿子,但乔致庸却认为这六个儿子都不是心目中最好的人选。
长子性格蛮横骄纵;次子性格乖张;三子又太过实诚;四子资质愚钝;五子只知念书;六子身体羸弱。
这些孩子在外人眼中看来虽然优秀,但都无法独当一面。最终,乔致庸将家业托付给长孙乔映霞。
乔映霞是第五代中最像乔致庸的子弟,他也很好地继承了乔致庸的风格,并未辱没乔氏门风。
1930年,恰逢中原大战爆发。在当时,中国的货币系统紊乱,各军阀发行的钞票各有不同。山西地区发行的,便是晋钞。
这种因时代而产生的货币,很容易因为当局者而贬值。阎锡山兵败之后,晋钞的价格大幅缩水。
据悉,当年的一元新币,可兑换250000晋钞,比例十分夸张。经营着票号的乔家,可谓掌握了山西的经济命脉。倘若当时乔家兑现存款时使用晋钞,那么便会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乔家并没有这样做,乔家几乎倾其所有,使用相对保值的新币兑现存款。
所以,每个在票号中存款的客户,都没有蒙受损失,而乔家却因此亏空了无数白银。经历这起金融风波之后,大德通便走向没落。
乔映霞曾说过,大德通之所以倒闭,很大程度是因为晋钞贬值。可即便如此,大德通依旧为了信用二字而做着赔本买卖,用仅存的光和热延续乔氏的传奇。
1952年,乔家的最后一家票号宣告破产。
至此,乔氏辉煌的商业传奇被印刻在历史中。
乔燕和的父亲生平的最大理想,就是将祖先的经历立传,让世人铭记商贾巨家的传奇故事。
遗憾的是,1993年乔燕和的父亲猝然离世,所以为乔氏立传的梦想就此破灭。
十年后,乔燕和从工作单位中退休,终于能抽出时间联络各方,筹拍了这部经典的《乔家大院》。这部电视剧的热播,令乔燕和始料未及。
她没想到会有这么多观众会对乔家的故事感兴趣,以至于祖先的传说流传到大江南北,成为经久不衰的话题。
时至今日,枝繁叶茂的乔家已经传到第九代。
乔贵发、乔致庸的后人,大多在当地从事公职,属于工薪阶层。
虽然,此时的乔家子弟已不再是声名显赫的豪门望族,而是普通人,但他们依旧很注重子女的教育。
根据乔燕和的介绍,家族中的二十多名晚辈里,有两人在攻读博士,三人考取了研究生,还有十二人考上了大学。
绝大多数乔家晚辈都在北京读书或者工作。因为乔家的子弟遍布大江南北,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所以每逢家族会议时,往往是一家派出一个代表出席。
每隔若干年,所有家族成员都会选定时间云集一堂,来到大院里进行集会,缅怀先祖。
乔贵发、乔致庸等乔家先祖的生意虽然已经画上了句号,但乔家精神却在子孙中传承下来。
目前,乔氏共有族人七十余名,从未有乔氏子弟作奸犯科,每个人都遵守着先祖留下的祖训。
在此之后,乔氏后人也会一如既往地恪守规矩,将忠诚、信义这些字眼刻在基因里,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