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梅止渴的历史人物是谁(成语典故望梅止渴的由来)

望梅止渴的历史人物是谁(成语典故望梅止渴的由来)

望梅止渴,是我们对曹操最大的误解!

自欺欺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样子呢?如果要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我想,“望梅止渴”绝对当仁不让!

望梅止渴:字面上的意思是,人在口渴的时候只要说起有酸梅吃,就会口中生津,从而达到止渴的目的。现在主要用来比喻一个人在愿望无法实现的情况下,只能拿空想来安慰自己。

这个成语源自魏武帝曹操!

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七月,曹操第三次南下征伐江东孙权,“秋七月,公征孙权。”

当时正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曹军经过长时间行军,身上携带的饮水早已经喝完,口渴难耐,疲惫不堪,但一路走来始终没有发现水源,所以一时间军中怨气横生,这种不满的情绪开始在底层军士中蔓延。

作为军中掌印者,士兵们的这种危险情绪很快就被曹操捕捉到了。他很清楚,如果不能解决饮水问题,很可能会酿成兵变!

兵变,自古就是掌军者最为忌讳的!

一是意味着出师失败,毕竟还没有和对手打上几仗,己方就先乱了阵脚,这对出征前讲究黄道吉日的古人而言是最伤元气的;

二是如果不能快速将兵变的苗头扼制住,一旦真的爆发,自己很可能会丧身于乱军之中。

但又不能用自己的身份、地位强硬弹压,这样势必会造成军士们的逆反心理,即使这一刻被压制住了,万一在战场上有个风吹草动,兵士倒戈,倒霉的还是自己。

何况,当兵吃粮天经地义!此时的曹魏军制,已经不是秦汉以来的征兵制,而是征兵制、世兵制并存,以世兵制为主的军队制度。

所谓世兵制,就是指士兵一旦入伍,终身为兵,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世世代代只能当兵,根本无法摆脱这种身份上的束缚。

当然,也有作战时军功突出,而脱离军籍, 获得民籍的奖赏。但一般而言,军士们要想脱离军伍是很困难的,他们只能世代被捆绑在封建皇权的战车上,成为当权者威慑天下的工具。

所以,这样的士兵对敌人有杀气,对自己人有戾气,不处理好是不行的。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曹操让自己的传令兵对士兵们下达了一条军令, 前方有一片很大的梅林,上面结满了很多青梅,味道酸甜可口,刚好可以用来解渴。大家加把劲,赶到前方吃青梅去,先到先吃,管够。

这条军令来得及时,早已口渴难耐的军士们听到这个消息后,因为嘴馋而使得口水横生,暂时止住了口渴;

并加快了行军步伐,绕过前方山岗后士兵们惊喜地发现,眼前并没有什么梅林,只有一条大河,这可比吃青梅解渴得多了。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世说新语.假谲》

这就是”望梅止渴”的来历!

然而,曹操的这种急智在后人眼里却是贬大于褒,如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借用江浙一代百姓的口,把曹操的望梅止渴和王羲之对鹅的痴迷看成是同等的笑话。

吴人多谓梅子为“曹公”,以其尝望梅止渴也。又谓鹅为“右军”,以其好养鹅也。有一士人遗人醋梅与燖鹅,作书云:“醋浸曹公一甏,汤燖右军两只,聊备于馔。”---《梦溪笔谈.讥谑》

望梅止渴,一个稳定军心的善意谎言,竟成为自欺欺人的贬义成语。

但小编以为,我们不能从表面上去理解“望梅止渴”所折射出的意义,如果我们只是简单的把这归结于曹操的狡诈,恰恰说明了我们的认知是有限的。

事实上,望梅止渴的背后透露出了一条最重要的信息,即为将帅者,胸中自有丘壑!

为什么这样说呢?

曹操是什么人?自古评价不一,英雄也好,枭雄也罢,总之,他是东汉末年军阀集大成者,这样的人从来不会做没有把握的事!

望梅止渴,是他在全军已经生出怨气的情况下,为了稳定军心所采取的应急措施。如果他真的欺骗了早已口渴难耐的兵士们,那么会面临什么后果?军队哗变,导致不可收场,更别谈南下伐孙权了。

所以,在曹操作出“望梅”这个军令的时候,实际上他就已经知道前方没有梅林,只有一条河流,是可以解决饮水问题的。

这说明什么?说明曹操对自己行军路线的周边环境早已了如于胸,他才敢下如此的军令!

事实上,曹操四次南伐孙权的战场,除去第一次的赤壁之战,后三次都集中在今天安徽含山、无为一带的濡须口,而这条解决曹军饮水问题的就是濡须河。

濡须口就是今天含山县东关镇濡须山和无为县黄龙乡镇七宝山之间的水口,此地两岸各设关口,两山对峙,形势险要,为巢湖入长江的出口。

一旦曹操占据濡须口,曹操水军可由巢湖通过濡须口进入长江,进而攻占牛渚(采石矶),兵临秣陵(南京),从而对整个江东之地造成极大的军事威胁。

所以当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孙权决定将自己的政治中心由京口(镇江)迁至秣陵(南京)时,濡须口就已经成为曹孙之间互相争夺的战略要地。

十六年,权徙治秣陵。明年,城石头,改秣陵为建业 。闻曹公将来侵,作濡须坞。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馀。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正是经过对决,曹操对于濡须口的周边地理形势是了如指掌的。否则,在孙权占据优势的情况下,曹操是无法在建安十八年的第二次南征时,取得军事上的局部胜利。

冬十月,公征孙权。须十八年春正月,进军濡须口,攻破权江西营,获权都督公孙阳,乃引军还。---《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一》

正因为如此,发生在建安十九年的“望梅止渴”,只是曹操利用自己对濡须口周边地理环境的熟悉度作了一个军心稳固的作用,以显示自己超高的军事素养!

所以,小编认为,望梅止渴在今天成为一个贬义的成语,完全是念歪了经,是对魏武帝最大的误解!

相关推荐

​古代皇帝生活是什么样的 他们的寿命为何那么短

​古代皇帝生活是什么样的 他们的寿命为何那么短

188

古代皇帝生活是什么样的 他们的寿命为何那么短 对古代皇帝生活作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中国古代皇帝为何大多短命?看他们的生活作风,这...

​夷陵之战中刘备到底损失了多少兵力?

153

夷陵之战中刘备到底损失了多少兵力? 夷陵之战中,蜀汉最多损失5万兵马,为什么之后就一蹶不振了?在这篇文章,笔者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夷陵之战,蜀汉受了多处重伤。 有...

​古代一两白银价值多少钱 古代用的碎银是什么

​古代一两白银价值多少钱 古代用的碎银是什么

172

古代一两白银价值多少钱 古代用的碎银是什么 对古代一两白银,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古人使用的碎银又是什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当今...

​北宋时期唯一一个靠稿费吃饭的作家是谁?

​北宋时期唯一一个靠稿费吃饭的作家是谁?

105

北宋时期唯一一个靠稿费吃饭的作家是谁? 北宋时期唯一一个靠稿费吃饭的作家是谁?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北宋时期,有一位特别的作家,创作能力比北宋时...

​是什么促使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攻打东吴呢?

174

是什么促使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攻打东吴呢? 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了一次大规模战役,史称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

​杨玉环和安禄山暗生情愫是真是假?

​杨玉环和安禄山暗生情愫是真是假?

71

杨玉环和安禄山暗生情愫是真是假? 杨玉环和安禄山暗生情愫是真是假?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要说唐朝哪个时代最美好,那么开元盛世一定是...

​身为汉初三杰之一,为何张良的评价那么高呢?

139

身为汉初三杰之一,为何张良的评价那么高呢? 张良,相信没有人不知道的,身为“汉初三杰”之一,高祖刘邦对其更是称赞有加,被誉为“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张...

​姜维接替诸葛亮之后,为什么依旧坚持着北伐?

67

姜维接替诸葛亮之后,为什么依旧坚持着北伐? 姜维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刘备死后,诸葛亮对魏国进行了五次北伐,其中虽然有输有赢,有得...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该动乱是怎么发生的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该动乱是怎么发生的

179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该动乱是怎么发生的 对唐朝衰败和安史之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