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思浩式“拾荒”即将重塑这个时代的教养
从未想过,一个人可以无私到这种地步,以“流浪汉”的形象游走世间,却拥有最纯洁高尚的灵魂。
这个老人叫韦思浩,一个你从未听说,但注定会影响这个时代的老人。
初次知晓他是在一则新闻上
年终大事记Top1
“杭州图书馆向流浪汉开放,拾荒者借阅前自觉洗手”
当时所有的网友纷纷为杭州图书馆打call,却忽略了画面中的老人——韦思浩
一根竹竿,一双被泥染黑的白色运动鞋,大大小小的口袋随身携带,塑料袋、塑料瓶、塑料罐隐约可见,这种装扮似乎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但他认真学习的样子却融化了空气中的尴尬与怀疑,书香与灵魂在这一刻达到高度饱和。
当你们把目光从他求知若渴的眼神上移开的时候,你会发现,这老人,不简单。
老人毕业于上世纪60年代老杭大中文系,退休前是杭州一所中学的教师,每月拥有5000块的退休金,有三个孝顺的女儿,却住在多年前教育系统统一分配的毛坯房里,除了一张木板床外,没有任何家具,靠捡垃圾维以生计,
不仅是你们,他的女儿也很困惑,直到他去世的那一天——韦思浩老人在过马路的时候,被一辆出租车撞倒,经抢救无效死亡。女儿们翻出了他的遗物:泛黄的捐资助学凭、希望工程的救助报名卡、还有很多受助学生的感谢信。
然后压在最下面的是一张遗体捐助志愿表,原来早在十几年前韦思浩就决定要在身后捐献自己的遗体和所有可用器官。
接着你会发现,所有的署名都是“魏丁兆”,而非“韦思浩”,
这是老人为了掩藏自己耍的一个小手段,不然我们也不会现在才发现他曾做过这么多让人“叹为观止”的事!
他吝啬地走完这一生,曾带着质疑与不解
后来,他无私地活在世间,带着信仰与认可
老人是这个时代的信仰。当我们苦心经营自己的花花世界,为一毫一厘绞尽脑汁时,有的人却在用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改变了世界。
在我身边有3个一般青年,他们没学历、没背景、没大款爹妈,连选错专业的时机都没有。他们想要的,或许仅仅你我唾手可得的东西;他们拼命赚来的钱,或许我们一句话就能从爸爸妈妈手里要来;他们来到这个城市之初,低微得所有人都视若无睹。
其中一个女孩黄芳华,让我印象深刻,从小到大没出过县城,后来到了北京,在朋友家做起了保姆,帮忙照顾孩子、做饭、做家务,但是一闲下来,她就苦学英文,报了培训班,决心参加自考。
后来她的雇主告诉我,这姑娘当了对外汉语教师,给那些钱不多可是又需要中文辅导的外国学生做教师。她不挑活儿,大小钱都赚,自己又节约,后来买了一部小车,这样能更快地穿梭在城市中,给更多的学生上课。令人惊讶的是,这姑娘还开了个早点摊儿,每天卖豆浆、鸡蛋和烧饼,同时还卖化装品。
现在她是一个自由职业者,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了,不出意外今年就可以拿到本科学历,之后她打算进一家企业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
在陌生的世界里,我们经常会有这样一种感受
活着就为了幸福,而幸福,是我们的追求,我们崇尚这样的生活,但“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
因为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勤奋的人,当你自认为很努力的时候,请回头看一看,很多人都在努力并将要超过你;或者抬头看看前方,也有人在努力将你抛得更远……也许你不知道,但像韦思浩、黄芳华一样的“普通”人早已到达你不可企及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