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字究竟应该怎样贴才吉利
除夕又到了,你家贴了福字没有?
中国人很早就发现了一个奥秘,那就是金钱与物质的多少并不能决定幸福感的强弱。幸福是一种感受,谁感受到,谁就能享有,这在福字的结构和意义上体现出来,因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福”文化。
❄️福字正贴倒着贴都吉利
春节期间,很多人家都有写春联、挂吊钱的习俗,最重要的莫过于贴上福字了。单从字面上解释,福字是乞求一口田,因为在以前的农耕社会,安居乐业就是有福。
❄️福字应不应该倒着贴
有位民俗专家给大家提了个醒,说其实这样是不对的,福字通常应该正着贴才吉利。他告诉人们只有三种情况才能倒着贴“福”:
一是有人家上年遇到大灾大难,厄运连连,或者是常年穷困潦倒,为了扭转运气才会将福字倒着贴;
二是马桶、脚盆、痰盂、垃圾桶上的福字应该倒着贴,寓意把不好的东西倒出去;
三是为了讨吉利。大人故意先把福字倒贴,然后问小孩儿,“家里的福字怎样?”如果小孩儿说福倒了,大人就会赏给孩子一块糖;如果孩子说的不好听,就用草纸擦擦他的嘴……
以上种种,不无道理。
❄️什么是“福”?
福字在《说文解字》里列为“示”部,“示,天众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关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随着时代的进步,福字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书·洪蔂》:“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这就把福的形式和内容具体化了。从对福字的解释来看,“福”在中国文化中的含义不是物质满足,主要是精神层面上的满足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有人不理解这一点,民谣中说“一口田,衣禄全”,就是把福的“示”部首写成“衤”(衣)字,认为衣食足了就是福。
慈禧太后也受到这种影响,有一次这么写,吓得被赐字的一位京剧名演员跪地不起,不敢拿走。幸好李莲英发现了这个错误,于是打了个圆场说:“太后的福气总比别人多一点,这点怎么能他,收回吧。”慈禧也发现写错了字,于是顺着说:“嗯,这点我收回,另写一幅给你。”
康熙皇帝写起福字来要高明多了。他把“示”字用行书草书结合写成既像“子”,又像“才”;把“畐”写成“多”字头,形成“多田”二字。康熙这个福字含有“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的字形和意义,并且“才”与“财”同音,也适于未参加科考之人家,于是可以点化为民请福。也因为这独特的构思,此“福”字被人们广泛应用,自1962年起更被誉为“天下第一福”。
中国人喜欢“福”,春节家家户户贴福字,迎福神,祝长辈“福如东海、洪福齐天、福寿双全”,就连奥运会吉祥物都叫做“福娃”。福字中蕴含着美好的暗示和力量,已经影响到了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THE END~~~~~~~~~~~~~~~
附:福字为啥倒着贴之最靠谱的来历
关于春节在门上贴福字的来历有很多种,最为广泛的说法是相传起源于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年的春节,他微服出访,在淮西的一个市镇上看见许多正围观着一幅画,画上是一个抱着大西瓜的赤脚女人,意思是取笑淮西的妇女脚大。由于当朝的马太后是淮西人,朱元璋十分气恼,回宫后马上下令派人到镇上调查,了解那副画是何人所绘,围观的又是什么人,并在没有参与绘画和围观的人家的大门上贴个福字作为标记,好让官府派人到没贴福字的人家去抓人。但没想到走漏了消息,家家户户都用红纸写上特大的福字贴在门上,以图平安。
过了一段日子适逢元宵佳节,朱元璋在应天府街上赏花灯,他看见一幅画。画上一个骑在马上,怀里抱着大西瓜的妇人,还是赤着一双大脚!朱元璋勃然大怒,这不是又来讥讽马皇后出身寒微吗,这次非教训那个画画的人不可,于是,他吩咐手下人到那条街上,在各家各户门上都贴上一个倒转的福字作为标记。朱元璋回宫后,马皇后看见他面露不悦之色,便询问手下人,得知大祸是由她而起,忍不住向皇帝求情,但朱元璋怨气难消,她唯有暗中派手下人在各家各户的大门上,照样贴上到倒转的福字,让标记难分真假。
第二天,朱元璋派手下抓人的时候,被倒转的福字弄得糊涂了。朱元璋知道是马皇后仁慈爱民,加上过了一夜,他的怒气也平息了,于是就不再追究此事。当人们一觉醒来,发现大门上的福字都变了样,便知道昨晚有大事发生,不过大家却能平安无事,因此都认为,必然是倒转的福字所赐,所以从此以后,每逢过年时便贴上一个到转的福字,以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