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茅台镇汉室酒业有限公司52度白酒(贵州茅台镇汉室酒业有限公司)
贵州茅台镇汉室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52度白酒采用优质高粱为原料,经过传统工艺和窖藏陈酿而成。酒体明亮透彻,清香纯正,入口顺滑爽口,回味悠长。该白酒自面世以来,备受消费者喜爱,曾多次荣获国家级大奖,是一款优秀的名优白酒。
俞晓群
占卜是一项推测未来的活动,如《说文》注道:“占,视兆问也。”又注道:“卜,灼剥龟也。象灸龟之形。一曰象龟兆之从横也。”占卜的理论依据,如《礼记·中庸》所云:“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再如《周礼》,皇家在布列百官时,春官之中,即有多项专门负责占卜的职务,如大卜、卜师、卜人、龟人、菙氏、占人、簭人、占梦、眂祲等。这些官员各有其职,责任明确,如大卜掌三兆、三易、三梦之占法,占人掌占龟,眂祲掌十煇之法,以观妖祥,辨吉凶云云。
陕西岐山周公庙遗址出土的刻有“王季”的周人卜甲
在历代典籍记载中,皇家占卜活动的状况非常复杂。如《史记·日者列传》有记,褚少孙在补写诸多占家名目时,记载了汉武帝时,一段众人占验吉凶的故事:“臣为郎时,与太卜待诏为郎者同署,言曰:‘孝武帝时,聚会占家问之,某日可取妇乎?五行家曰可,堪舆家曰不可,建除家曰不吉,丛辰家曰大凶,历家曰小凶,天人家曰小吉,太一家曰大吉。辩讼不决,以状闻。制曰:避诸死忌,以五行为主。’人取於五行者也。”
本文仅以“五行占”为背景,依据二十五史《五行志》及《灵征志》《灾异志》中的记载,探讨一下为皇家占卜的活动中,涉及的一些人物。
占家的组成
诸史《五行志》及《灵征志》《灾异志》中人物众多,他们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五行灾异的制造者,二是五行灾异的受害者,三是五行灾异的判断者。后者也就是所谓占家,粗略统计,此类人物大约有一百多位。他们被列为占家,最重要的标志是在《五行志》中,他们都有运用五行占的原理,以不同的方式预测一些事件的吉凶,判断一些灾异的事应等案例。对这些人,需要有几点说明:
其一,在这个群体中,包含着许多占验技术极其高明的人物,如刘向、刘歆、班固、司马彪、谯周、沈约、李淳风等。比如三国时期的谯周,他曾经著书立说,记载了东汉以来的许多灾异事件。晋代司马彪编撰《后汉书·五行志》时,也会引用他的文字。南朝沈约著《宋书》,其中记载了二则谯周占验的故事:一是刘蜀刘禅嗣位时,谯周说:“先主的名字叫刘备,它说明诸事已经完备。后主的名字叫刘禅,它的意思是授让。如果说蜀国已经诸事完备,应当授予他人,此事比晋穆侯、汉灵帝命子的故事还要严重。”后来刘蜀果然灭亡了。二是刘蜀刘禅景耀五年,宫中大树无故自折。谯周感到忧虑,又无处诉说,就在木柱上写道:“众而大,其之会。具而授,若何复。”他是说,曹字的含义是众,魏字的含义是大,众而大,未来的天下一定是曹魏的了。而刘备、刘禅的名字,完备而授让,如何能长久呢?(《宋书·五行志》)
其二,占验既是一个独立存在的活动,也是一种普遍应用的理论,它会以案例的形式,渗透到皇家的社会生活之中。比如大臣的奏折,有时会是一篇以占卜为依据的檄文,带来升迁、杀人或被杀的结果。南北朝时,北魏崔光,就是因为上书,解说当时发生鸡祸的原因,从而得到君王的赏识,因此得到升迁。(《魏书·灵征志上》《魏书·崔光传》)再如北齐天宝年间,连年发生蝗虫的灾害。后齐文宣帝高洋向魏尹丞崔叔瓒询问原因,崔叔瓚回答说:“《五行志》中说:‘土功不时,则蝗虫为灾。’如今君王外筑长城,内修三台,所以导致灾害。”文宣帝闻言大怒,殴打崔叔瓒的面颊,揪他的头发,还将粪便涂在他的头上。(《隋书·五行志》《北齐书·文宣帝本纪》)
其三,这里记载的人物,许多人只是有推占的故事,却不是专职或职业的“占家”。比如孔子也列在占家之中,班固《汉书·五行志》记载了两段孔子参与占验的故事:一是哀公三年五月,鲁国发生火灾。当时孔子在陈国,他马上猜到:“其桓、釐之宫乎!”董仲舒、刘向认为,此二宫起火,是因为它们的建立违反了礼。还有鲁哀公由于季氏的原因,不肯使用孔子。二是鲁哀公时,有一群隼鸟飞来,它们身上带着箭矢,死在陈国君王的宫廷上。陈闵公询问孔子,这是什么箭?孔子说:“它应该是肃慎箭。当初周武王灭掉商朝后,四方国家都来进贡,肃慎送来一种叫做楛矢的箭。武王将这些贡品分给各方诸侯,让他们不忘根本,陈国得到的正是肃慎箭。”陈闵公让人去当年的府库中寻找,果然如孔子所言,见到了存放在那里的肃慎箭。(《汉书·五行志》《史记·孔子世家》)
春秋时期的占家
在班固《汉书·五行志》中,列举了很多春秋时期的故事,其中提到推占吉凶的人物,大约有四十余位。他们的故事主要取自于《左传》《国语》《史记》等著作,写作风格与《汉书·五行志》其他章节中的故事大为不同。其内容完全可以独立成章,专题研究春秋时期的占验哲学,那一定是一件有趣的工作。
本文先将这里提到的人物名字,略记于下:士弱、士文伯、裨灶、孔子、师旷、单襄公、斗伯比、内史过、孟献子、刘康公、甯惠子、叔孙穆子、子产、叔向、北宫文子、昭子、彪慀、伯廖、伯阳甫、子赣、卜偃、狐突、梁馀子养、罕夷、泠州鸠、平子、刘定公、后子、女齐、申繻、申须、梓慎、师服、叔兴、有司、子羽、昭子、苌弘、甘德、石申。下面略举几举例,看一看他们的行为特征:
一、裨灶,春秋时郑国大夫。《春秋左传》中,裨灶七见:襄公二十八年、三十年(二次);昭公九年、十年、十七年、十八年。班固《汉书·五行志》中有一段记载:昭公九年夏四月,陈火。《左氏》说,这是陈国的灾难。郑国的裨灶解释说:“五年,陈将复封,封五十二年而遂亡。”子产问其故,对曰:“陈,水属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今火出而火陈,逐楚而建陈也。妃以五成,故曰五年。岁五及鹑火,而后陈卒亡,楚克有之,天之道也。”(《汉书·五行志》《春秋左传·昭公九年》)
二、师旷,字子野,晋大夫,著名乐师。他生而无目,故自称盲臣、瞑臣。《春秋左传》中,师旷七见:襄公十四年、十八年(二次)、二六年、三十年(二次),昭公八年。班固《汉书·五行志》有记:昭公八年春,晋国有石头说话。晋平公问师旷原因,师旷说:“石不能言,神或冯焉。作事不时,怨讟动于民,则有非言之物而言。今宫室崇侈,民力雕尽,怨讟并兴,莫信其性,石之言不亦宜乎!”于是晋侯方筑虒祁之宫。叔向说:“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汉书·五行志》《春秋左传·昭公八年》)
三、斗伯比,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左传》中斗伯比仅一见。班固记载他的故事:桓公十三年,楚国屈瑕伐罗,斗伯比送行,回来后对驭手说:“莫嚣必败,举止高,心绪不稳固。”驭手将斗伯比的话告诉楚子。楚子使人追回莫嚣,已经来不及了。结果莫嚣在行进中,军队无次序,且不设防备。到了罗国,罗国军队攻打过来,楚军大败。莫嚣自缢而死。(《汉书·五行志》《春秋左传·桓公十三年》)
四、子赣,即子贡。因其姓端木,名赐,又为卫人,《春秋左传》中有卫赐之称。在《春秋左传》中,子贡五见,子赣六见。班固记载他的故事:定公十五年,邾隐公朝拜于鲁国,手执玉很高,仰着脸。鲁定公接受玉时很谦卑,俯着身子。子赣观礼,说道:“以礼观之,二君者皆有死亡焉。夫礼,死生存亡之体也。将左右周旋,进退俯仰,于是乎取之;朝祀丧戎,于是乎观之。今正月相朝,而皆不度,心已亡矣。嘉事不体,何以能久?高仰,骄也;卑俯,替也。骄近乱,替近疾。君为主,其先亡乎!”(《汉书·五行志》《春秋左传·定公十五年》)
两汉时期的占家
班固撰写《五行志》,主体奠基在汉代儒生的灾异学说之上。其中涉及一些重要人物,如伏生、董仲舒、两夏侯、眭孟、京房、杜邺、谷永、翼奉、李寻、刘向、刘歆、扬雄、龚遂、王音、蔡邕、傅坚、襄楷、李固、班固等。此后历代史官撰写《五行志》及《灵征志》《灾异志》,经常会把他们的话当成“语录”,用来引征。本节择重介绍几位人物。
一、董仲舒,广川人,汉孝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上《举贤良对策》。董仲舒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十年,任胶西王刘端国相四年。太初元年,董仲舒病逝于家中,享年七十五岁。《史记》《汉书》有传。据司马迁记载,董仲舒著有《灾异之记》,当时辽东高庙发生火灾,主父偃嫉妒董仲舒,窃取他的书上奏天子,天子拿来让大臣们看,其中有讥讽的言辞。董仲舒的弟子吕步舒不知道是他老师的书,下令处罚,导致董仲舒入狱,定为死罪。后来天子下诏赦免。从此之后,董仲舒甚至不敢再言灾异之事。(《史记·儒林传》)
班固在《汉书·五行志》序文中写道:“汉兴,承秦灭学之后,景、武之世,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阴阳,为儒者宗。”接着,班固在《汉书·五行志》正文中,大量引用董仲舒观点,几乎处处皆见,其余诸史亦然。
二、京房,本姓李,字君明,东郡顿丘人,推律自定为京氏。早年受学于梁人焦延寿,焦氏自称学《易》于孟喜,焦延寿说:“得我道以亡身者,必京生也。”汉元帝初元四年,京房举孝廉为郎,后任魏郡太守。后来以诽谤天子的罪名被杀弃市,终年四十一岁,当时天降大雪。有传记见《汉书·京房传》。京房著作有《易传》三卷,《周易章句》十卷,《周易错卦》七卷,《周易妖占》十二卷,《周易占事》十二卷,《周易守林》三卷,《周易飞候》九卷,《周易飞候六日七分》八卷,《周易四时候》四卷,《周易混沌》四卷,《周易委化》四卷,《周易逆刺灾异》十二卷,《易传积算法杂占条例》一卷。
《汉书·五行志》记载二段京房的故事:一是宣帝黄龙元年、永光中年、元帝初元中年,不断发生鸡祸,即雌鸡化为雄鸡、雌鸡啼鸣、雄鸡生角,京房认为,鸡是知道时辰的生物,这预示着能够预测未来的人将死去。而他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所以恐遭不测。二是元帝建昭二年十一月,齐楚地大雪,深五尺。当时京房因受到诬告被杀害,弃尸市上。
三、刘向,原名更生,字子政,沛郡丰邑人,楚元王刘交玄孙,阳城侯刘德之子。汉宣帝时,授谏大夫、给事中。汉元帝时,授宗正卿,后因故免为庶人。汉成帝时,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刘向,官至中垒校尉,世称刘中垒。今存著作有《别录》《洪范五行传论》《五经通义》《五经杂义》《刘向谶》《刘向老子说》《五纪论》《新序》《说苑》《列女传》《世说》。他还整理校订著作《楚辞》《世本》《战国策》《晏子》《管子》《列子》。刘向事迹见《汉书·楚元王传》。据记载,早年刘向见到家中有《枕中鸿宝苑秘书》一书,那是父亲参与平定淮南王刘安时,清理刘安藏书,将其带回家中。书中有记炼金与长生之法,刘向把书献给汉宣帝,没想到方法不灵,刘向险些被处死刑,君王念及他的才华,才放过他,让他去研习《榖梁传》。此事也成为刘向人生污点,后世有人以此为例,批评刘向博而不精,只算是一个通人,即使作为贤人,也远不如汉代谷永。
在班固《汉书·五行志》中,刘向是最重要一员。通篇论说,刘向言论最多;这且不论,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刘向有《五行传》十一卷传世,它似乎就是《汉书·五行志》纲领性著作《洪范五行传》。所以有观点说,《洪范五行传》是刘向所撰,或者是他所整理,总之此书与刘向渊源颇深。所谓“宣、元之后,刘向治《穀梁春秋》,数其祸福,传以《洪范》,与仲舒错”。十五史《五行志》及《灵征志》《灾异志》,刘向几乎无处不在,愈往前追溯,名字愈多。
四、刘歆,字子骏,后改名秀,字颖叔,刘向之子。建平元年,改名刘秀。刘向去世后,刘歆任中垒校尉。汉哀帝时,任侍中太中大夫,后为右曹太中大夫。后因谋划诛杀王莽,事情败露而自杀。刘歆一生留下许多成就,有著作《春秋左氏传章句》《春秋左氏传条例》《尔雅注》《三统历谱》;据传刘歆还曾撰写《续史记》《汉书》等。刘歆诗文有《遂初赋》《移让太常博士书》《上〈山海经〉表》《甘泉宫赋》《灯赋》等传世。
刘向、刘歆父子学术分歧很多,刘向每提出一个观点,刘歆经常会站出来反驳,班固将这些争吵的内容如实记录在《汉书》之中,少加评判,也是正史中的一段奇观,却为后世攻击二刘留下口实。如宋代欧阳修在《新唐书》中,批评二刘背离圣人的本意,还自相矛盾(至其不通也,父子之言自相戾)。还有说,刘歆四处反驳父亲的观点,也是一种不孝的行为。(《容斋随笔》)其次在人品上,晋代傅玄说:“向才学俗而志忠,歆才学通而行邪。”原因是刘向始终忠于汉室,刘歆却做了汉贼王莽的国师。历史上王莽被视为乱臣贼子,刘歆也成为负面人物。刘歆又是一位能够推往知来的人,他很早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刘秀。为什么?当时没人知道。十几年后,纬书《河图赤伏符》显世,其中有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炎际火为王。”预言将有一位叫刘秀的人出来恢复汉室,想来刘歆早已预见到此事。后来汉室复兴,光武帝的名字果然叫刘秀,却不是那位改名刘秀的刘歆。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占家
高堂隆、管辂、杨阜、邓芝、谯周、习凿齿、郭景纯、傅玄、干宝、孙盛、司马彪、董养、刘毅、王隐、沙门志公、陶弘景、崔光、祖暅、二澄公、崔叔瓒、陆法和、强练、曹魏祖。
一、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人,鲁高堂生后人。《三国志·高堂隆传》有记:“少为诸生,泰山太守薛悌命为督邮。郡督军与悌争论,名悌而呵之。隆按剑叱督军曰:‘昔鲁定见侮,仲尼历阶;赵弹秦筝,相如进缶。临臣名君,义之所讨也。’督军失色,悌惊起止之。后去吏,避地济南。”
《宋书·五行志》记载了三段高堂隆的故事:其一是青龙元年六月,洛阳宫鞠室发生火灾。二年四月,崇华殿发生火灾,延烧到南阁,修缮恢复之后,至三年七月,此殿又发生火灾。魏明帝问高堂隆说:“这是因为什么过错引起的火灾呢?在礼节上,是需要祈祷吗?”高堂隆回答说:“灾变的发生,都是一种明确的告诫,只有率礼修德才可以战胜灾异。京房《易传》说:‘上不勤俭,下不节制,会有孽火烧他们的屋室。’又说:‘君王高筑楼台,天火就会为灾。’这是因为君王装饰宫室,不知道百姓空竭,所以上天提前警示,火灾从高殿上燃起。还有《旧占》说:‘灾火之发,皆以台榭宫室为诫。’如今宜于取消劳役,务必要节约做事,清扫火灾之处,不能再于那里有所营造,那么一些吉祥的草木就会在哪里生长出来,以此来报答陛下虔恭的品德。”明帝不肯听从高堂隆的意见,又恢复崇华殿,改称为九龙殿,根据郡国前后有人说,九次见到了龙,所以以此为名。这是丢弃法度,疲众逞欲,以妾为妻的报应。其二是景初元年,有燕子在卫国李盖家,生下巨鸟,形状像鹰一样,嘴吻像燕子,这是羽虫之孽,又属于赤眚。高堂隆说:“这是曹魏的大异,要防之鹰扬之臣,在萧墙之内作乱。”此后晋宣帝司马懿诛灭曹爽,占有了曹魏的天下。其三是景初元年,陵霄阙刚刚修建,九有喜鹊在上面筑巢。喜鹊的身体是白黑杂色,这是羽虫之孽,又是白黑祥。魏明帝问高堂隆是何灾异,高堂隆回答说:“《诗》云‘惟鹊有巢,惟鸠居之’,如今兴建宫室而喜鹊来巢,这是宫室未成,身不得居之象。象征着上天告诫说,宫室未成,将有其他姓氏的人控制它,不可不深思熟虑。”于是魏明帝改颜动色。
二、管辂,《三国志·方术列传》有记:“管辂字公明,平原人也。容貌粗丑,无威仪而嗜酒,饮食言戏,不择非类,故人多爱之而不敬也。辂别传曰:辂年八九岁,便喜仰视星辰,得人辄问其名,夜不肯寐。父母常禁之,犹不可止。自言‘我年虽小,然眼中喜视天文。’常云:‘家鸡野鹄,犹尚知时,况於人乎?’与邻比兒共戏土壤中,辄画地作天文及日月星辰。每答言说事,语皆不常,宿学耆人不能折之,皆知其当有大异之才。及成人,果明《周易》,仰观、风角、占、相之道,无不精微。体性宽大,多所含受;憎己不雠,爱己不褒,每欲以德报怨。常谓:‘忠孝信义,人之根本,不可不厚;廉介细直,士之浮饰,不足为务也。’”
《宋书·五行志》记载两段管辂的故事,其一是曹魏尚书邓飏行步驰纵,筋不束体,坐起倾倚,若无手足,这是貌之不恭的形象。管辂称之为鬼躁。鬼躁是凶险终命的征兆,不久邓飏被诛杀。其二是嘉平元年正月壬辰朔,西北大风,吹毁房屋,折断树木,昏尘蔽天。按照管辂的说法,这是因为当时刑罚大臣,执政有了忧虑。此时,曹爽昏昧自专,骄僭过度,上天数次告诫,终不改革,这是思心不䜭,恒风的惩罚。不久曹爽等人被诛灭。
按:上述第一段故事,《三国志·方术列传》有记:“辂还邑舍,具以此言语舅氏,舅氏责辂言太切至。辂曰:‘与死人语,何所畏邪?’舅大怒,谓辂狂悖。岁朝,西北大风,尘埃蔽天,十馀日,闻晏、飏皆诛,然后舅氏乃服。辂别传曰:舅夏大夫问辂:‘前见何、邓之日,为已有凶气未也?’辂言:‘与祸人共会,然后知神明交错;与吉人相近,又知圣贤求精之妙。夫邓之行步,则筋不束骨,脉不制肉,起立倾倚,若无手足,谓之鬼躁。何之视候,则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谓之鬼幽。故鬼躁者为风所收,鬼幽者为火所烧,自然之符,不可以蔽也。’”
三、干宝,《晋书·干宝传》有记:“干宝字令升,新蔡人也。祖统,吴奋武将军、都亭侯。父莹,丹杨丞。宝少勤学,博览书记,以才器召为著作郎。平杜弢有功,赐爵关内侯。……(干宝)性好阴阳术数,留思京房、夏侯胜等传。宝父先有所宠侍婢,母甚妒忌,及父亡,母乃生推婢于墓中。宝兄弟年小,不之审也。后十余年,母丧,开墓,而婢伏棺如生,载还,经日乃苏。言其父常取饮食与之,恩情如生。在家中吉凶辄语之,考校悉验,地中亦不觉为恶。既而嫁之,生子。又宝兄尝病气绝,积日不冷,后遂悟,云见天地间鬼神事,如梦觉,不自知死。宝以此遂撰集古今神祇灵异人物变化,名为《搜神记》,凡三十卷。以示刘惔,惔曰:‘卿可谓鬼之董狐。’宝既博采异同,遂混虚实,因作序以陈其志曰:‘虽考先志于载籍,收遗逸于当时,盖非一耳一目之所亲闻睹也,亦安敢谓无失实者哉!卫朔失国,二传互其所闻;吕望事周,子长存其两说,若此比类,往往有焉。从此观之,闻见之难一,由来尚矣。夫书赴告之定辞,据国史之方策,犹尚若兹,况仰述千载之前,记殊俗之表,缀片言于残阙,访行事于故老,将使事不二迹,言无异途,然后为信者,固亦前史之所病。然而国家不废注记之官,学士不绝诵览之业,岂不以其所失者小,所存者大乎!今之所集,设有承于前载者,则非余之罪也。若使采访近世之事,苟有虚错,愿与先贤前儒分其讥谤。及其著述,亦足以明神道之不诬也。群言百家不可胜览,耳目所受不可胜载,今粗取足以演八略之旨,成其微说而已。幸将来好事之士录其根体,有以游心寓目而无尤焉。’宝又为《春秋左氏义外传》,注《周易》《周官》凡数十篇,及杂文集皆行于世。”《晋书·五行志》《宋书·五行志》中,大量引用干宝的占辞及占例。
隋唐五代时期的占家
崔祐甫、李遐周、李绛、张行成、俞文俊、虞世南、胡僧无畏、向隐、岑文本、李翱、苗神客、宋务光、唐休璟、于志宁、李详。
一、崔祐甫,字贻孙,黄门侍郎侍郎崔沔之子,唐朝宰相。建中元年,崔祐甫病逝,时年六十岁,追赠太傅,谥号文贞。事迹见《旧唐书·崔祐甫传》。
《旧唐书·五行志》记载一段崔祐甫的故事:“大历十三年六月戊戌,陇右汧源县军士赵贵家,猫鼠同乳,不相害,节度使朱泚笼之以献。宰相常衮率百僚拜表贺,中书舍人崔祐甫曰:‘此物之失性也。天生万物,刚柔有性,圣人因之,垂训作则。礼,迎猫,为食田鼠也。然猫之食鼠,载在祀典,以其能除害利人,虽微必录。今此猫对鼠,何异法吏不勤触邪,疆吏不勤捍敌?据礼部式录三瑞,无猫不食鼠之目。以此称庆,理所未详。以刘向《五行传》言之,恐须申命宪司,察听贪吏,诫诸边境,无失儆巡,则猫能致功,鼠不为害。’帝深然之。”
二、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人,隋内史侍郎虞世基的弟弟。祖虞检,梁始兴王谘议;父虞荔,陈太子中庶子。叔父虞寄,陈中书侍郎,无子,以虞世南继后,故字曰伯施。有传记见《新唐书·虞世南传》《旧唐书·虞世南传》。
《隋书·五行志》记载两段虞世南的故事:其一是炀帝常秘书郎虞世南说:“我生性不喜欢有人谏戒。如果是为了提高名望而来谏戒我,更会让我厌恶。至于一些卑贱之士,虽然较少虚假的态度,也不会让他得到好处。然卒不置之于地,你要让他们知道!”当时议论的人认为,古代先哲称王驾驭天下,明四目,达四聪,悬挂着敢谏之鼓,树立起书谤之木,用来听闻敢言者的道理,惟恐不能听到忠诚之言。这样才能泽敷四海,庆流子孙。而隋炀帝厌恶直言,仇恨谏士,怎么能够长久呢!最终被杀死。其二是贞观八年七月七日,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唐太宗问秘书监虞世南说:“这是何种灾异?”虞世南回答:“春秋时梁山崩,晋侯向伯宗询问原因。伯宗回答说:‘国主山川,故山崩川竭,君为之不举,降服出次,祝币以礼焉。’晋侯听从了他的意见,最终没有受害。汉文帝九年时,齐、楚地二十九座山同日崩。文帝下令,郡国不必来进贡,施恩惠于天下,远近国民欢洽,结果也不为灾。后汉灵帝时,青蛇见于御座之上。晋惠帝时,大蛇长三百步,经市入庙。如今蛇见山泽,因为深山大泽,实际生长着龙蛇,也不足为怪。唯有修正德行,九可以消除灾变。”皇上深然其说。
宋代以降的占家
李庭芝、刘炳谬、章颖、金代僧人、马贵中、孔致和、董师中、耶律楚材、何孟春、朱鸣阳。
一、马贵中,《金史·马贵中传》有记:“马贵中天德中年,为司天提点。与校书郎高守元奏天象灾异,违背了旨意,都被海陵王杖责,废黜马贵中为大同府判官。后来,又出任司天监。正隆三年三月辛酉朔,日当食。是日,候之不食,海陵对马贵中说:‘此后再遇到发生日食,都要当面告诉我,不须颁示内外。’”
《金史·五行志》记载一段马贵中的故事:“正隆五年二月辛未,河东、陕西地震。镇戎、德顺等军大风,坏庐舍,民多压死。海陵问司天马贵中等曰:‘何为地震?’贵中等曰:‘伏阳逼阴所致。’又问:‘震而大风,何也?’对曰:‘土失其性,则地以震。风为号令,人君严急则有烈风及物之灾。’”
二、耶律楚材,《元史·耶律楚材传》有记:“耶律楚材字晋卿,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父履,以学行事金世宗,特见亲任,终尚书右丞。楚材生三岁而孤,母杨氏教之学。及长,博极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抅者。金制,宰相子例试补省掾。楚材欲试进士科,章宗诏如旧制。问以疑狱数事,时同试者十七人,楚材所对独优,遂辟为掾。后仕为开州同知。贞祐二年,宣宗迁汴,完颜福兴行尚书事,留守燕,辟为左右司员外郎。太祖定燕,闻其名,召见之。楚材身长八尺,美髯宏声。帝伟之,曰:‘辽、金世仇,朕为汝雪之。’对曰:‘臣父祖尝委质事之,既为之臣,敢仇君耶!’帝重其言,处之左右,遂呼楚材曰吾图撒合里而不名,吾图撒合里,盖国语长髯人也。”
《元史·耶律楚材传》记载一段耶律楚材占验的故事:“己卯夏六月,帝西讨回回国。祃旗之日,雨雪三尺,帝疑之,楚材曰:‘玄冥之气,见于盛夏,克敌之征也。’庚辰冬,大雷,复问之,对曰:‘回回国主当死于野。’后皆验。夏人常八斤,以善造弓,见知于帝,因每自矜曰:‘国家方用武,耶律儒者何用。’楚材曰:‘治弓尚须用弓匠,为天下者岂可不用治天下匠耶?’帝闻之甚喜,日见亲用。西域历人奏五月望夜月当蚀,楚材曰:‘否。’卒不蚀。明年十月,楚材言月当蚀,西域人曰不蚀,至期果蚀八分。壬午八月,长星见西方,楚材曰:‘女直将易主矣。’明年,金宣宗果死。帝每征讨,必命楚材卜,帝亦自灼羊胛,以相符应。指楚材谓太宗曰:‘此人,天赐我家。尔后军国庶政,当悉委之。’甲申,帝至东印度,驻铁门关,有一角兽,形如鹿而马尾,其色绿,作人言,谓侍卫者曰:‘汝主宜早还。’帝以问楚材,对曰:‘此瑞兽也,其名角端,能言四方语,好生恶杀,此天降符以告陛下。陛下天之元子,天下之人,皆陛下之子,愿承天心,以全民命。’帝即日班师。”
三、何孟春,《明史·何孟春传》有记:“何孟春,字子元,郴州人。祖俊,云南按察司佥事。父说,刑部郎中。孟春少游李东阳之门,学问该博。第弘治六年进士,授兵部主事。言官庞泮等下狱,疏救之。诏修万岁山毓秀亭、乾清宫西室,役军九千人,计费百余万。抗疏极谏。清宁宫灾,陈八事,疏万余言。进员外郎、郎中,出理陕西马政,条目毕张。还,上釐弊五事,并劾抚臣不职。正德初,请釐正孔庙祀典,不果行。出为河南参政,廉公有威。擢太仆少卿,进为卿。驾幸宣府,驰疏谏。寻以右副都御史巡抚云南。讨平十八寨叛蛮阿勿、阿寺等,奏设永昌府,增五长官司、五守御所。录功,荫一子,辞不受。世宗即位,迁南京兵部右侍郎,半道召为吏部右侍郎。会苏、松诸府旱潦相继,而江、淮北河水大溢,漂没田庐人畜无算。孟春仿汉魏相条奏八事,帝嘉纳焉。寻进左侍郎。尚书乔宇罢,代署部事。……孟春屡疏引疾,至六年春始得请。及《明伦大典》成,削其籍。久之,卒于家。隆庆初,赠礼部尚书,谥文简。孟春所居有泉,用燕去来时盈涸得名,遂称‘燕泉先生’云。”
《明史·五行志》记载一段何孟春的故事:“弘治九年八月,有黑熊自都城莲池缘城上西直门,官军逐之下,不能获。啮死一人,伤一人。十一年六月,有熊自西直门入城,郎中何孟春曰:‘当备盗,亦宜慎火。宋绍兴间熊抵永嘉城,州守高世则以熊字能火,戒郡中慎火,果延烧庐舍,此其兆也。’是年,城内多火灾。”
责任编辑:郑诗亮
校对:张艳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