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头王后-背负着和平盛名与灭亡骂名的绝代美人
文/基德女孩
都说美人乡是英雄冢,古有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而升起狼烟烽火戏诸侯,也有唐玄宗为了爱吃荔枝的杨贵妃,留下千古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国历史上的帝王都尚且如此难逃美人关,那么外国的国王又是如何对待自己的绝色王后呢?这次就让我们来聊一聊法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处死的国王,也是欧洲第二个被处死的国王查理十六的妻子,也是当时被法国人称作赤字夫人,后世被人称为断头王后的——玛丽·安托瓦内特。
一、玛丽公主肩负着和平条约和亲法国
1755年出生在维也纳的玛丽·安托瓦内特是奥地利帝国最小的公主,她天生娇俏聪慧,性格大方优雅待人亲切,是奥地利王宫的珍宝,从小就被昂贵的丝绸和珍稀的宝石包围着长大。这样的她毫无疑问是一位养尊处优的公主,然而她却没有受到过真正的教育,尽管奥地利王室为他们的小公主提供了一切最好的学习环境与条件,但是这位年幼的小公主却对学习并不是很感兴趣。
而根据奥地利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断头王后》一书中,曾记载六岁的莫扎特为皇室演奏时对当时的玛丽公主惊为天人,并且一本正经的像玛丽公主求婚。虽然对于玛丽公主的童年还有其他的说法,但是茨威格书中的描述却更加被更加广泛的传颂。
这样年纪轻轻就拥有着绝世美貌的玛丽,因为两国政治上的需求她在11岁的时候肩负起了和亲法国的重任。虽然这桩婚事因为种种原因拖延了很久,可是就在玛丽14岁的时候,她还是踏上了法国的领土成为了法国王储也就是未来路易十六的妻子。
因为玛丽与路易的联姻,奥地利与法国空前的强盛和平。
二、少女王后——法国人民口中的赤字夫人
玛丽嫁给王储后当了不到四年的太子妃,便在前任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去世后,自己也和登位国王的丈夫一起升级成为了法国的王后。而因为丈夫路易十六的不解风情,年轻的玛丽在异国他乡并没有感受自己原本所期待的,于是她便将多余的精力发泄在那些奢靡的舞会上,她耗费大量的金钱来购置华丽贵重的首饰,装点自己用来开办宴会的花园,奢华的时尚在作为王后的玛丽带领下影响到了整个法国的贵族圈子,那段时间,聚会,狂欢还有舞会是玛丽的日常,性格软弱优柔寡断的路易十六完全不能够制止自己这位美丽娇蛮的王后,他一次又一次婉转的提示玛丽不要过于出格,但是却被玛丽抛在脑后,偏偏路易十六又无法端起国王的架子去命令指责自己妻子什么,于是大量的钱财在这样的日子中被消耗,法国的国库开始亏空,人民开始对这位本该为他们带来和平与富裕的王后怨声载道,称呼其为赤字夫人。
而玛丽的名声更是在后来的项链事件中下跌的厉害,尽管后来有人证明了玛丽在这件事情中的无辜,但是当时的法国民间正酝酿着一股革命的火焰,特别是玛丽对待项链事件的处理——也就是她坚持要原本想要私下处理的路易十六,处死事件中的一位野史无辜受骗的红衣主教,这更让她成为了愤怒的法国民众的眼中钉肉中刺。
三、曾经的少女,终成了凡尔赛王宫中唯一的男子汉
在1789年,民间燃烧的革命火苗终于燃烧起来变成连绵的大火吞噬了当时的法国,旧的观念受到了冲击,上层阶级权利地位都受到了影响,其中皇室适当其冲,而比起性格更加温和仁慈的国王路易十六,挥霍无度恶名远扬的玛丽更加得让人无法忍受,于是铺天盖地的谩骂与侮辱加注在了玛丽身上,而出乎意料的是——这位刚来到法国时天真烂漫,面对困难麻烦只会哭喊与撒娇的少女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长,她以一种王室的应有的姿态风度扛下了所有人的指责,面对着被革命席卷的巴黎,这位来自奥地利的公主以法国王后的身份,坚定不的维护王权地位。就连当时的法国政治家米拉波所说“她是当时凡尔赛唯一的男子汉”。
就在贵族愿意放弃自己的身份加入革命,国王对这历史浪潮影响又无能为力的时候,只有玛丽一如既往的坚守着自己的本心,这个人民口中挥霍了整个法国的女人,一直将自己作为公主,作为王后的皇室尊严与荣耀坚持到她死去。
与此同时玛丽在被推上断头台的时候,她不小心踩到了刽子手的脚,哪怕即将面临的是自己的死亡,玛丽也依旧保持着自己皇室的风度教养,对一个即将要杀死自己的人依旧有礼貌的道歉。
尽管有人指责这句话是否真实,毕竟当时被砍头的人都是要被绑起来并且堵上嘴的,但后来一位画家的铅笔速写证明了当时玛丽王后的手仅仅是被绑住了而已。更别说当时的刽子手本身就有搜集那些大人物临终遗言的任务,就像玛丽的丈夫路易十六,他在行刑前留下的被众所周知的演讲。
但比起这种有据可依的说法,关于玛丽的另一个名句就略显的夸张了。卢梭的《忏悔录》中写到:最后,我想起一位崇高的公主,她说农民没有面包,那么为什么不去吃蛋糕呢?有人认为卢梭这句话形容的就是玛丽,尽管忏悔录本身的历史素材并不严谨,但是在当时对玛丽仍怀愤恨的民众之间,却依旧广为流传。
四、结语
玛丽·安托瓦内特似乎也在某种意义下成为了祸国殃民的红颜祸水,肩负着两地和平而和亲法国的她最后并没有得到自己预想中丈夫的宠爱与浪漫,也没有得到一个足够完美的结局,可是玛丽作为一个公主,甚至是王后,在最后一刻她毫无疑问的是合格的,大概正是因为这种矛盾的魅力,她的行迹与她的美貌才会在这漫长的历史上留下了绚烂华丽而又悲壮惨烈的一笔。
参考文献:
1、斯蒂芬·茨威格《断头王后》
2、卢梭《忏悔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