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名木莞香树与贡品莞香女儿香
香港
我们知道,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西方国家尤其需要进口东南亚以及中国的丝绸、瓷器还有茶叶、香料。
而在广东东莞,就有一种植物,是中国唯一以东莞地名命名的香树——莞香树。莞香树所产的莞香,就叫东莞香。
莞香树,别名牙香树,女儿香,是瑞香科沉香属乔木,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据说,香港的得名,就来源于莞香。由于莞香很畅销,不仅在国内有市场,还远销东南亚。为了运往东南亚地区,运送莞香的船只大多停靠在香港九龙的尖沙咀。由于堆积在码头等待转运的莞香香气四溢,因而这个转运港口,后来就被命名为香港了。
东莞
当地人是从何时开始种植莞香树的呢?
元代的陈大震《南海志》载:“榄香为上,上有蛀孔如针眼,剔白木留其坚实者,小如鼠粪,大若如指,状如榄核同,故名。其价旧于银等。今东莞地名茶园,人盛种之。”
据考证,《南海志》成书约大德八年,而作者称莞香以前价格与银子大致相当(一两莞香一两银)。可见东莞茶园盛产香的时代为宋代。
这里的茶园,今天的地名是茶山。
而在茶山,据史料记载,又以金钗脑这块所产的香最好。
不过金钗脑“地甚狭,仅十余亩”。这地方的香树种到十来年就非常好了,即使是白木,也和生结一样香。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什么是白木,什么是生结了?虽然笔者的家乡盛产茶叶,但对于莞香,却从未接触过。只能根据手头的资料,加上自己的理解来说明了。
所谓生结,就是通过人为的手段,造成香树受伤,然后分泌树脂结出香来。当然咯,像蚂蚁、雷电等刺激树木受伤结出的香也归于生结。
白木,就是香树的树干。虽然香树的香在根部不在枝干,树干纯属木头因为颜色白,但不是真正的香,所以叫白木,但是它本身还是有香气的,所以称为白木香。
据清中期李调元的《南越笔记》记载:除了金钗脑产香,在他那个年代之前,就是马蹄冈。他那个年代,则以金桔岭为第一,其他的还有南仙村、鸡翅岭、白石岭、梅林、白花洞牛眠石乡等多个地方。
他认为莞香的好坏在于土地,不在于种子。如果种植的地方不对,香气也会发生变化。关于这一点,现在的人已经摸清楚了,莞香树适宜生长于深厚肥沃的酸性砂质壤土、黄壤土和红壤土当中。
大体的种植、产香过程如下:夏天的时候,种子成熟,就可以种下去了。苗长到一尺左右,就可以拔起来移栽。移栽的时候,稍微疏阔一点,让它的根见到日头。
一年犁一次地,松松土,不要长杂草。
等长了四五年的时候,就可以把它的树干砍下来卖了,这个树干就是白木香。
把主干砍掉后,留下旁枝,让更多的旁枝抽条。再过两三年,在正干的旁边长出的尺把长的枝条,用工具去凿它,它就是香头。刚开始的时候,凿一两片,这就叫做开香门,也有叫做开香口。
贫困人家是树木八九年开香门,富裕人家是十来年开香门,但不管怎样,一般都是一年当中凿两次。
凿完之后,用黄土以及沙埋起来,明年再凿。
沉香木
然后,就等待莞香的根部结香了,大体上,就是通过人为的凿砍,让莞香树受到刺激,分泌树脂,然后再加上土埋、雨水浇淋,然后阳光照射等等,就形成了特殊的根。
那么东莞人常说的女儿香又是怎么回事呢?
所谓“女儿香”,就是莞香树长大后,就把它连根挖起,洗洗晒晒,制成块状销售。因为在洗晒的过程,全程由少女完成,并且少女心思细腻且害羞,常常将最好的香块藏在怀中,以便有机会换取胭脂水粉,后来人们便把莞香中的极品香块叫做“女儿香”了。
李调元在《南越笔记》中提到的香块又有生香和熟香的区分。生结有血格和黑格,熟结有黄熟和水熟之分。
莞香中的血格,不用焚烧,只要在稍微晒一点阳光,就会香飘满室。
莞香由于其独特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被人们所熟知,所以在清朝成为广东官员向皇室献媚的贡品。
正因为如此,莞香一度在雍正初年,一蹶不振。原因居然是地方官员借着皇帝旨意购买莞香,附加大肆索取而不得,居然杖杀好几个地方杂役,使得当时种植莞香的香农毁掉树木,逃避灾祸而去。
所以有人说,(莞香)尤物为祸害亦不细矣。东西是好东西,但在那个时代,反而给当地人带来了灾难。
关于莞香树和莞香,朋友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故事呢?欢迎留言评论哦。
原文链接:广东名木莞香树与贡品莞香女儿香
清嘉庆朝剿灭海盗蔡牵始末
王侯将相的煞星——北齐屠夫刘桃枝
一文浅谈安徽省各县命名由来
从太湖潜山战役、安庆战役看胡林翼的战术以及具体实施
聊聊清朝初期吴地(苏州)的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