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保卫战-号称二战史上最大规模白刃战,数小时听不到枪声
石牌保卫战是指1943年5月21日至6月3日,发生在湖北宜昌的一场中国军队对日本军队以弱胜强的一次著名战役,是鄂西会战的关键之战。石牌保卫战的意义极其重大,1943年7月9日的《新华日报》将石牌保卫战中中国军队英勇作战的精神比作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对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胜利是不用怀疑的,此次战斗当然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实关于此战网上有很多说法,例如:“中日历史上最惨烈的白刃战,3小时内2万日军全军覆没”、“东方斯大林格勒战役,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白刃战”。但是战役具体经过,相信很多人都不甚清楚,今天我们再来一起看看先辈们是如何与日军血战到底的!
战斗背景
石牌古镇是湖北宜昌的一个小镇,但是因为南北向都是断崖绝壁在加上面对江面,所以石牌要塞是一个相对有利的作战据点。重庆作为战时陪都,日军觊觎已久,但是从湖北到重庆并没有特别方便的大路。也就是说进攻重庆必须要打通长江才行,而石牌就是挡在这里最终的最后一个要塞。
其实重庆作为陪都开始,我军就已经开始构筑防线。石牌要塞一直都有重兵把守,而且还有诸多要塞炮台群。第18军军长方天领命镇守石牌,其后方天以胡琏的第11师为主要防守力量,第18师和第118师为策应。
1941年3月,日寇以重兵进攻石牌正面,同时令派军队进攻石牌侧翼。当时两路日军都被石牌守军大败,日军意识到不能正面攻击石牌要塞,于是准备采取大兵团迂回石牌背后攻击。
因为石牌的位置非常重要,既可以正面抵挡敌人进攻,又可以随时从侧面袭击敌军。因此蒋介石非常重视石牌要塞的安危,为此还多次发电给六战区陈诚,要求必须以一师死守。当然此等重任就落到了胡琏的第11师身上。
战斗打响
1943年5月21日,号称“从无败绩”的日军第三师团渡过清江,开始由南向北大举进攻;日军第三十九师团渡过长江由北向西南进攻殷家渡一带。
日军第三师团一路打入宜昌县内,之后向我军第十一师阵地发起进攻;同时侧翼的第十八师也遭受到敌军的正面进攻。至此,石牌保卫战正式打响,十八军将士以血肉之躯在石牌奏响了守卫国土的战歌!
因为希望能靠着山地作战,慢慢地我军江防部队将敌军引到了石牌外围的主阵地。进入山地作战后,日军步兵就会失去坦克重炮的协助,我军熟悉山地作战,相对更有优势。
血战石牌
5月28日,日军开始全力进攻南林坡阵地,我军11师31团3营负责坚守阵地。短短数小时,日军发起了数次冲锋,9连、8连阵地先后被攻破,7连因为配有重武器,不但守住了阵地,还重创敌军。第二日,日军又继续对7连阵地发起冲锋,并且指挥飞机对我阵地进行狂轰滥炸,7连的重武器全部被炸毁,战士也伤亡惨重。第三日,失去了重武器的7连仍然用血肉之躯阻击了敌人的冲锋。第四日,7连终于接到撤退的命令,此时全连战士死亡四分之三以上,但是即使如此,石牌保卫战期间,7连从来没有后退过一步。
5月29日,胡琏师长对战士们发令:"从明天起,我们将与敌人短兵相接……战至最后一个,将敌人枯骨埋葬于此,将我们的英名与血肉涂写在石牌的岩石上。"当日,日军大部队开始进攻我军在牛场坡、朱家坪的两处阵地。这两处阵地皆是高山峡谷之地,日军虽兵力优于我军,但在这种地形之下,日军一时间无法突破。第二天日军调来飞机低空支援,我守军拼死抵抗,最终守军伤亡过半,无力再战,撤出了战场。朱家坪被敌攻占,与此同时敌人依仗飞机的轰炸,攻占了天台观。至此日军开始进攻11师二线阵地。
与此同时,日军也派大部队进攻18师守卫的右翼阵地牵牛岭,18师师长罗广文亲临前线,直接指挥部队。罗广文的战斗风格本就偏向铁血冷酷,他的的亲自指挥让11师战士更加勇猛,日寇一度溃败,甚至最终进攻11师的日寇还特意分兵过来救援牵牛岭的日军。
日军主力部队进入我军二线阵地后,重武器基本无法使用,日军步兵已没有之前的作战优势。但是日军又大量调用飞机对我军阵地进行反复轰炸,日军将大部队分成多只小部队靠着飞机的掩护对我军阵地进行了深入冲锋。此时,双方战斗已经越发激烈,战区总司令陈诚来电询问胡琏师长阵地守卫情况,胡琏回电:“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
在曹家棕附近的大小高家岭上,曾有三小时没有枪声,当然这不是停战,而是双方已经短兵相接,二战史上最大规模的白刃战就此爆发。日军还在四方湾处释放催泪性毒气弹用以争夺高地,但是毫无任何生化防护的我军战士竟然在此处将敌人全歼。八斗方之战更是此次保卫战最为惨烈的阵地,敌我双方在八斗方阵地反复搏杀,鲜血染红了每一寸土地。
《中国国家地理》曾这样描写在这场白刃战中战死的少年:"那时候,中国农民家的孩子营养普遍不好,十六七岁的小兵,大多还没有上了刺刀的步枪高。他们就端着比自己还长的枪上阵拼命。如果他们活着,都已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他们也会在自家的橘园里吸着小口的香茶,悠闲地看着儿孙,温暖地颐养天年。可他们为了别的中国人能有这一切,死掉了。"
日军反复冲锋,一度冲到了距离三斗坪仅60里的伏牛山。胡琏师长下令战士们将国旗插在最高峰上,并下令守军哪怕战至最后一人,也不得后退一步。为了配合守军作战,中国空军及盟国空军多次出战进行空战同时轰炸日军运输线,日军的补给几乎被完全封断,到5月31日,日军已经再无飞机可用。
中国空军及盟国空军,在激战进行过程中,曾屡次出动,猛炸日军的运输线,使日军的后勤工作,大受妨碍。当日军败退渡江时,又予以猛烈的打击,达成战役上配合的任务。从5月31日起,日军在宜昌土门堙机场上已无飞机应战,日军在战场上的制空权逐渐减弱,中国空军在战斗中发挥极大作用。
5月30日起,日军久攻石牌不下,士气低迷。趁机机会,我侧翼守军开始反攻。至此日军正面作战难以推进,迂回作战被两翼守军阻拦,侧翼进攻的守军愈战愈勇,制空权也被我空军夺取,日军仓皇败退。
石牌保卫战,是国民党军队和日本军队为数不多的以弱胜强并且最终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大胜利的一次著名战役。率部血战的胡琏也因此成为了在石牌最有名的将军。
其实现在有很多人讨论,“二战史上最大规模的白刃战”是否言过其实;提出的论点有以下几个:
第一:如此大规模的白刃战,但是无任何资料支撑,更多的是大家口口相传;
第二:11师本有高处据点可守,如果不是弹药用完不,不可能放弃高地优势,冲下去白刃战;
第三:白刃战进行了三小时,实在有点夸张,白刃战讲究的就是近身攻击,刺刀见红,迅速结束战斗,三小时的白刃战几乎是不可能的。
第四:当时国军中白刃战能力较强的只有西北军、广西军,中央军的白刃战能力很差,何况面的还是日军的王牌部队。
不过在个人看来,争执这个没有太大意义,不管怎么说,此战确实有重大意义。就算没有发生这么大规模的白刃战又怎样呢?还不是先辈们用血肉换来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