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王用汲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其实王用汲和海瑞两人的性格有相似之处,王用汲生性正直,而且仗义执言,不过王用汲又不像海瑞那么刚烈,他在官场上更加懂得如何收放自如。不过王用汲也干过一件很拼的事情,他曾上疏弹劾张居正,结果自己反被免了官职,只能回乡。直到张居正去世后,才重新被启用。可能很多人都对王用汲还有海瑞之间的关系感到好奇,他们两人之间似乎是有些理念不合,不过海瑞死后他的丧事还是王用汲出钱给办的。
一、
审完何茂才,杨金水把赵贞吉拉到了织造局,明确告诉他,吕公公有信,沈一石的家产必须要转卖,而转卖给胡宗宪,也是审时度势,充分揣摩嘉靖帝的意思之后才做出的决定。
赵贞吉的内心必然是纠结的,一方面他辜负了胡宗宪的嘱托,另一方面他又不敢赌自己的前途,相对于仕途来讲,在赵贞吉心中,最终还是压过了对朋友的内疚。
这边赵贞吉还干坐在织造局发愣,那边的海瑞和王用汲碰上头了……
一到驿站,海瑞先喊自己的好朋友:
“王大人到了吗?”
王用汲一脸堆笑着从室内出来,其实海瑞这样性格的人很难交到知心朋友,王用汲绝对是最好的那个。
驿站工作人员也给海瑞汇报:
“王老爷说一定要住你们原来住的那两间,若是嫌办公不便,还可以调。”
海瑞大喜,结果俩人一进门就愣住了,太奢侈了,见海瑞不快,书办急忙解释:
“海老爷,您老和王老爷虽还在知县任上,可这回是奉旨办差,我们是按规制接待。”
海瑞可是熟读大明律,这个书办也是胆大包天,敢跟海瑞较真,不被怼才怪呢?
“什么规制,大明官制,有这种规制吗?”
二、
王用汲马上出来打圆场,叫书办赶紧按照海瑞说的办,不用的东西都拿下去。
海瑞随后又发现一个东西:
“一百两一匹的松江棉布,用来做擦脸帕,你们也太阔气了,我只用麻的。”
《大明王朝1566》前期围绕丝绸展开斗争,后期则围绕棉布展开争斗,这个松江棉布就是出镜率相当高的一种。不过有些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海瑞前期主要是因为受到了倒严大趋势所致,所以能顺利成为青天大老爷。而等到了后期,为什么得不到重用,就是因为对立面没有了,本来他站在老百姓的立场,怼严党,等严党倒台,没有了对立面,谁又会成为他的对立面呢?
后来朝廷在徐阶的带领下大力推行棉布,裕王也不理解:
“百万亩棉田,归本付息,纯利便有二十万匹,徐家和那些官绅为什么只愿意出五万匹?谭伦这个南直隶巡抚是怎么当的?”
显然徐阶成为了第二个严嵩,只是裕王不知,能给朝廷争取到三成,谭伦已经是扯下面子在干了。如果徐家也撂挑子不干了,那淞江一带的棉纺业就没人敢干了。而朝廷想凭借扩种棉田充盈国库的大计,就会立刻付之东流。
实际上海瑞这种只用麻布的态度,并不能要求所有人,如果每个人都采取最基本的需要,都拿贫穷当标准去生活,那么国家永远也富裕不了。
所以,时代不同,需求也不同,放在过去叫节约,放在现在叫人民消费水平降低,国家经济要倒退……当然,作为穷苦老百姓,我们还是能节约一定要节约!
哈哈,扯远了,给大家一个思考,我们中国水多的地方节约用水后,非洲就能喝上水吗?
三、
海瑞到了王用汲的屋内后,更加感觉不舒服,太奢华了,非要到院子里去站着,王用汲劝了一句:
“刚峰兄,你自己不愿意舒服,还不让别人舒服啊,你也太不近人情了吧?”
海瑞要求田县丞一定要把老父亲接家里去,但是他并没有考虑田老父亲的感受,他真的愿意去吗?后来的大兴城,他让县令把灾民安插到大户人家,而不是朝廷去赈灾,遵纪守法的大户人家真的愿意吗?包括他三十多岁还跟老母每天晚上共处一室,到底是老母要求的,还是他刻意的?
这个世界上有两件事最难,一是从别人手中拿钱,另一个就是往别人脑中灌输自己的思想。
显然,在这一点上,海瑞并没有说服王用汲,如果王用汲跟他一样,后来海瑞去京城,没有王用汲的帮助,估计连温饱都解决不了。
王用汲索性说明白了,其实这种规制是赵中丞和织造局安排的,我们拒绝,反而会让他们起疑心。
“上谕下来都五天了,我们来了不立刻召集我们审案,倒在规格上做起文章来。”
海瑞还是愤愤不平,隐隐约约觉得赵中丞和织造局有问题,但是又说不出为什么。
“这么大的案子,被审的人睡不着,审案的人当然也睡不着!”
俩人终于不争论规制了,开始正儿八经地讨论起案情来,王用汲在办案方面并不比海瑞差:
“为什么这个案子的主审官是赵贞吉,两个陪审官是你和我?”
这还用说嘛,三个人都是裕王的人,显然嘉靖帝是要倒严啊,可是嘉靖帝这人又不明说,让底下的人猜。之前也不是没有对严党“开炮”的人,比如芸娘的家人,结局也很惨,严党必然反扑,所以这个案子审起来将面对的困难必然不小。
四、
海瑞听出了王用汲的担忧:
“那这幅担子你准备怎么担?”
王用汲一针见血:
“一句话,小事不糊涂,大事要糊涂!”
海瑞明知故问,什么叫小事不糊涂,大事要糊涂呢?
我们往往小看王用汲,他对时局的把控并不亚于裕王身边的人,也不亚于嘉靖帝身边的人:
“他们那些人这二十年干的事,有多少牵扯到宫里,牵扯到皇上……牵扯到鼠,我们可以严查,牵扯到器,我们便一个字也不能问,更不能查!”
嘉靖帝让赵贞吉到浙江办案,其实就是为了把牵扯到的官员范围控制在浙江,既能抓了老鼠,又能不伤到器具。这个器具,实际上就是指皇权,挑战皇权,那是万万不可的。
海瑞鄙视的眼光看着王用汲,王用汲也不在乎:
“不要用这种眼神看着我!”
王用汲的主张并没有错,审问郑泌昌和何茂才,他俩必然一切事情都往宫里扯,而他们又一个字都不能提宫里,难,真难!
五、
海瑞又问,是不是赵贞吉也这么想?
王用汲哈哈一笑,亏你是海瑞,海刚峰啊,你以为赵中丞为什么用这么高的规格接待咱俩这小小的县令?
哈哈,这就是官场啊,高规格接待是织造局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手下留情。也是暗示他们,等到了审案的时候,一旦提到织造局,还望放过。
海瑞有点疑惑,怎么还有织造局呢?
看来,海瑞还是一根筋,就凭他能问为什么是织造局,就能看出,对时局的把握,他真比王用汲要差。
不过又得讲我之前提到的一个问题,之所以领导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信息掌握的足。事先王用汲已经打探到了消息,沈一石的家产卖给了徽商,这些徽商还是胡宗宪的亲谊,而海瑞并不知道。
听到王用汲的解释,海瑞突然就懂了高翰文当初给他念的账册:
“嘉靖三十九年五月,织造局赶织上等丝绸十万匹,全数解送内廷织工局……”
海瑞还是比胡宗宪晚一步发现大明朝的弊端,那就是家国不分,而胡宗宪不过是建议赵贞吉上疏,而海瑞却要直接拿起大明律当做武器,一查到底:
“瑞莲,这件事我要查!”
王用汲傻了,你怎么查?
连夜提审郑泌昌和何茂才!
《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96期
那么接下来的海瑞又是如何夜神郑泌昌和何茂才的呢?又发生了哪些事?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