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锁》:男女主对立的设计带来的冲突,时代浪潮下的欲望与悲剧

《封锁》:男女主对立的设计带来的冲突,时代浪潮下的欲望与悲剧

引言:

张爱玲的短篇小说《封锁》揭示了封锁时期都市人内心欲望的书写,从而引发对当时社会人际关系的深度思考。

小说通过男性主人公的视角,刻画了男性世界对女性的欲望和冷漠,呈现了一种情感转喻的方式,将个体的欲望与整个时代的封锁和隔离联系在一起。

《封锁》通过对电车封锁状态下男女主角的情感交织,揭示了乱世中都市人的欲望心理,以及他们对于一种理想生活的向往。

这种书写不仅仅是对个体欲望的探索,更是对于整个时代背景下人际关系的隐喻,呼唤人们在封锁的表象下寻找真实与解放。

张爱玲的《封锁》以独特的方式触动了读者的内心,唤起对于乱世中人性状态的思考和思索,使其成为一部充满现代意义的文学之作。

乱世欲望书写与都市隔膜

“一个真的人!不很诚实,也不很聪明!但是一个真的人!” ----张爱玲

《封锁》的故事发生在战时的上海,封锁铃声一响,电车成为一个相对静止、封闭的空间。这个时代背景下的封锁不仅限制了人们的行动自由,也加深了彼此之间的隔膜和疏离。

在这个被限制的空间中,吕宗桢作为华茂银行的会计师,为了躲避讨厌的年轻人,偶然坐到了陌生女人吴翠远的旁边。这种偶然的邂逅成为故事的起点,也成为了都市人欲望书写的载体。

吕宗桢的行为可以被视为对日常生活的一种逃避和对理想的追求。他开始与吴翠远调情,试图摆脱日常生活的压抑和家庭的疲惫。

这种调情的行为并非真正的感情交流,而是一种表达个体内心欲望的手段。通过吕宗桢的言行,作者描绘了男性角色内心深处的欲望和对于一种理想而浪漫的梦境的渴望。

这种欲望书写不仅仅是男性对女性的表达,也是对于整个时代背景下人际关系的转喻。封锁铃声和电车的静默成为一种寓言,象征着乱世中的孤独和隔离。

然而,吴翠远对于吕宗桢的调情起初是震惊和排斥的,她代表了对于突如其来欲望的质疑和警觉。

她的反应显示了个体在封锁时期对于外界不确定因素的抵触和拒绝。然而,随着吕宗桢一步步攻陷,吴翠远的内心开始渐渐接纳并回应他的调情。

她的内心快乐逐渐战胜了原先的审慎与拒绝,她开始在封锁期间逃离现实的寡淡,触摸到了一个理想而浪漫的梦境。

这种转变不仅仅是吴翠远个人情感的变化,更是对于乱世中都市人追求内心欢愉和自由的心理需求的体现。

然而,当封锁解除,人们的行动回归正常,吕宗桢也回到了他的原来位置时,吴翠远才恍然意识到封锁期间的一切等于没有发生。

这种幻境般的欲望在现实中被截断,个体重新回归到平凡和疲惫的日常生活中。这个结局无情地揭示了在乱世背景下的欲望和理想,往往只是短暂的逃避和虚幻的幻想。

从更深层次来看,《封锁》中的男性和女性形象也呈现出一种镜像的关系。吕宗桢代表着都市男性的欲望和渴望,他试图通过调情来逃离现实的束缚。

而吴翠远则扮演着女性的角色,起初对调情持有质疑和拒绝,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放下心防,被欲望所战胜。

这种镜像关系凸显了男性和女性在封锁时期都市生活中的相互作用和冲突。

除了《封锁》的欲望书写,小说还通过描绘封锁时期的电车和都市生活的心灵图景,深入探索了战时下都市人的心理状态。

封锁时期电车的静默与限制,反映了人们内心的孤独和封闭。人们在电车中,表面上彼此接触,却内心疏离,展现了乱世中的隔膜和疏离感。

施蛰存的《梅雨之夕》与张爱玲的《封锁》在描绘都市日常生活的心理图景上有异曲同工之处。

施蛰存的作品通过描绘雨夜中的都市景象,折射出人们内心的孤独和无助,与《封锁》中电车封锁下的心理状态有一定的共鸣。

综上所述,张爱玲的《封锁》以乱世封锁时期的电车空间为背景,通过男性主人公的视角和女性角色的内心变化,展现了都市人在封锁时期的隔膜与孤独。

小说中的欲望书写不仅是对个体心理的抒发,更是对当时社会背景下人际关系的深度反思。

通过情感的转喻,张爱玲引发了对欲望、乱世和封锁的思考,使《封锁》成为一部充满现代意义的文学作品。

同时,与施蛰存的《梅雨之夕》相比较,两者在描绘都市日常生活的心灵图景上有着共通之处,呈现出对于乱世下人们内心状态的共鸣与反思。

人物镜像与心灵图景对比

“封锁家事自间的一切 等于多要便有发生。整个的上海她说当再了个盹,在想外了个不近人情的梦。” ----张爱玲

在张爱玲的短篇小说《封锁》中,通过电车封锁期间吕宗桢和吴翠远的邂逅,不仅展现了封锁时期都市人的隔膜和孤独,还揭示了两位主要人物在故事中的镜像关系。

这种镜像不仅体现在他们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上,也呼应了战时都市人对于情感和欲望的共同追求。

首先,吕宗桢和吴翠远在故事中扮演着相似但又互补的角色。吕宗桢是一个在都市生活中被压抑和疲惫的男性,他通过调情试图逃离日常生活的束缚。

他代表着男性世界中的欲望和渴望,对于一种理想而浪漫的梦境追求不已。

相反,吴翠远是一个陌生的女性,起初对吕宗桢的调情持有质疑和拒绝,但在他的攻陷下渐渐回应并接受了他的情感。

她代表着女性对于外界欲望的警觉和审慎。两位主人公在封锁时期的电车中,互为彼此的镜像,吕宗桢通过调情展示了男性的欲望和逃避,而吴翠远则在欲望的冲击下逐渐放下心防。

此外,在封锁的电车空间中,吕宗桢和吴翠远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也呈现出一种对应和映照。

封锁状态下的电车成为一个封闭和静默的空间,人们的行动受限,彼此之间形成一种疏离和隔膜。

吕宗桢和吴翠远也被这种封锁状态所影响,他们在电车中与外界隔绝,只能面对彼此。

吕宗桢试图通过调情逃离现实的压抑,他的言行与欲望渴望与电车封锁状态相呼应,呈现出一种内在的连接。

而吴翠远则代表着封锁状态下的审慎和疑虑,她的警觉与电车的静默相映成趣。

此外,吕宗桢和吴翠远的镜像关系还体现在他们对于理想和现实的态度上。

吕宗桢试图通过调情与吴翠远建立一种理想而浪漫的梦境,寻找一种情感的解放。他对日常生活的厌倦和对家庭的不满表达了他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

吴翠远最初对吕宗桢的调情持有拒绝和质疑,代表了对于现实的审慎和警觉。

然而,在封锁期间,她逐渐放下了对现实的拘谨,回应了吕宗桢的情感,渴望逃离寡淡的现实,触摸到了一个理想而浪漫的梦境。

这种对理想和现实的态度的镜像关系,呈现出两位主人公对于内心欢愉和自由的共同追求。

这种人物镜像不仅体现在吕宗桢和吴翠远之间,还延伸到了都市人群中。

吕宗桢作为男性角色的欲望书写代表着都市男性在乱世中的追求,而吴翠远则代表了女性在封锁时期的内心状态。

这种镜像关系体现了男性和女性在封锁时期都市生活中的相互作用和冲突。男性的欲望和女性的警觉形成了一种对立,却又相互吸引的关系。

这种镜像关系不仅在《封锁》中存在,也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揭示了乱世背景下都市人对于情感和欲望的共同追求和内心冲突。

综上所述,张爱玲的《封锁》通过吕宗桢和吴翠远的邂逅,展现了两位主人公在封锁时期的镜像关系。

他们在行为、心理状态和对于理想与现实的态度上相互呼应。

这种镜像关系不仅体现了两位主人公之间的互补与对应,也揭示了男性和女性在封锁时期都市生活中的相互作用和冲突。

这种镜像关系不仅在故事中存在,也在现实生活中有着深刻的共鸣和反思。

通过对两重空间中人物镜像的深入分析,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封锁》这部作品中所呈现出的情感和欲望的复杂性,以及对于乱世背景下人性状态的思考。

《封锁》与《梅雨之夕》的寂寞与迷茫分析

“向他解释有什么用?如果一个女人必须倚仗着她的言语来打动一个男人,她也就太可怜了。” ----张爱玲

《封锁》作为张爱玲的短篇小说,以战时封锁的电车为背景,揭示了都市人在乱世中的隔膜和孤独。

与之相比,《梅雨之夕》是施蛰存的小说作品,以雨夜中的都市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人们的心理状态,展现了日常生活中的寂寞和迷茫。

尽管两部作品的背景和叙事方式有所不同,但它们都以深入的心理图景描绘了战时都市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心灵状态。

首先,《梅雨之夕》通过雨夜中的都市景象,营造出一种压抑而寂寥的氛围。施蛰存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绵绵细雨中的都市街景,人们在雨中匆忙而孤寂地穿梭。

这种寂寞和迷茫的氛围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描写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人们的心情被雨夜所映衬,显现出一种对于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惘。

与此不同,《封锁》以封锁时期的电车为舞台,呈现了乱世中的隔膜和孤独。电车的封锁限制了人们的行动自由,加深了彼此之间的疏离。

吕宗桢和吴翠远在电车中的邂逅,展示了封锁状态下的欲望和逃避。尽管电车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但它同时也成为了人们暂时逃避现实的场所,其中渴望与孤独并存。

尽管《梅雨之夕》和《封锁》的背景和叙事方式不同,它们都关注了都市生活中的心灵状态。施蛰存通过雨夜中的情景,描绘了人们内心的寂寞和迷茫,呈现出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图景。

与之类似,张爱玲以封锁电车为背景,通过吕宗桢和吴翠远的故事,展现了乱世中都市人的隔膜和孤独的心灵图景。

尽管两部作品的背景不同,但它们都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分析,展示了都市生活中人们内心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施蛰存的《梅雨之夕》通过雨夜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压抑而寂寥的氛围,揭示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寂寞和迷茫。

张爱玲的《封锁》则以封锁电车为舞台,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故事,刻画了乱世中都市人的隔膜和孤独。

两部作品都以都市为背景,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描写,深入探索了情感、欲望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此外,施蛰存和张爱玲的笔触也展现出不同的风格。施蛰存的描写风格细腻而含蓄,通过细微的观察和独特的比喻,揭示了人们内心的寂寞和困惑。

他运用雨夜的景象和人物的情感反应,以隐喻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孤独和迷茫。

与之相比,张爱玲的笔触更加直接而充满张力。她通过对男女主人公的心理描写,刻画了他们在封锁电车中的欲望和心理变化,呈现出一种饱满而独特的情感表达。

尽管《梅雨之夕》和《封锁》的叙事方式和风格有所不同,但它们都通过对都市日常生活的心灵图景的描绘,引发了对人际关系、情感和内心世界的深入思考。

施蛰存和张爱玲通过对人物内心的细致观察,展示了战时都市生活中人们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体验。

这种深入的分析和描写,使得两部作品都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特点,凸显了作家对于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力。

结语:

《梅雨之夕》和《封锁》通过描绘都市日常生活的心灵图景,展现了战时乱世中人们内心的孤独、迷茫和欲望的追求。

这些作品通过细腻的叙述和深入的分析,引发了对于人际关系、情感和内心世界的深思。

施蛰存和张爱玲以独特的视角和精彩的笔触,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了都市生活中的心灵状态,从而拓展了我们对于人性和社会现象的认知。

参考文献:

[1]古凤.都市日常生活的心灵图景——施蛰存《梅雨之夕》与张爱玲《封锁》比较[J].新文学评论,2022,11(03):160-166.

[2]顾甦泳.作为时代转喻的欲望书写——重读张爱玲的《封锁》[J].文艺争鸣,2022(07):147-150.

[3]缑悦.《封锁》:两重空间中的人物镜像[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2(01):121-125.DOI:10.13974/j.cnki.51-1645/z.2022.01.019.

相关推荐

​权利的游戏地图介绍-河间地

​权利的游戏地图介绍-河间地

112

权利的游戏地图介绍-河间地 河间 地 ( Riverlands )是维斯特洛大陆的中部地区,包括三叉戟河的诸多支流之间的肥沃土地。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成为了一块战争频仍、流血漂橹...

​好看的黑道小说推荐

86

好看的黑道小说推荐 他们也是由普通人组成,其实世上很多事都并不是非黑即白,黑道也不是只有凶狠和残酷 1.《坏蛋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六道 2.《黑道风云二十年》 作者:孔二狗...

​“徐鸿飞小鲜蛋” 成了高科技投资项目的香饽饽

​“徐鸿飞小鲜蛋” 成了高科技投资项目的香饽饽

138

“徐鸿飞小鲜蛋” 成了高科技投资项目的香饽饽 “徐鸿飞小鲜蛋”,作为智慧农业的大品牌,成了高科技投资项目的香饽饽 4月28日,首届长三角全球科创项目集中路演暨“2019中国·嘉...

​造型独特美观的广州猎德大桥

​造型独特美观的广州猎德大桥

161

造型独特美观的广州猎德大桥 造型独特美观的广州猎德大桥 猎德大桥位于广州大桥与华南大桥之间,北岸与猎德路相接,南岸与新港东路立交相接。它成为广州东部除海印桥、广州大...

​尼古丁替代疗法(NRI)助戒烟

​尼古丁替代疗法(NRI)助戒烟

181

尼古丁替代疗法(NRI)助戒烟 相信很多烟民朋友都徘徊在戒烟与抽烟之间,想到抽烟有害健康就想立马把烟戒了,但烟瘾一犯就什么都不顾了。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种治疗烟草依赖的方...

​林志颖最经典20首歌曲全点评

​林志颖最经典20首歌曲全点评

153

林志颖最经典20首歌曲全点评 大雨带走了我想要留下的脚印, 白云遮住了我眼中明天的憧憬。 牵挂的是我明天的梦, 是否依然有你的天空。 听着这首深藏过往的《牵挂你的我》, 想...

​后置四摄智能手机选哪款?这三部很强大

​后置四摄智能手机选哪款?这三部很强大

138

后置四摄智能手机选哪款?这三部很强大 虽然现代人都喜欢拍摄,但是数码相机的销量却在下降,反之销量上升的则是手机。因为四摄模组手机已经成为常态,摄像头的数量在增加,代...

​晨星网的妙用

​晨星网的妙用

145

晨星网的妙用 (注:1.本文所提到的具体某支基金并非是做推荐,仅是为了举例子,投资有风险,上车需谨慎! 2.文字 加粗 的部分为大家要重点考虑的。) 放眼全球,当今世界最知名的基...

​青橙手机-定制手机

82

青橙手机-定制手机 青橙手机是上海青橙实业有限公司旗下的智能手机品牌,于2012年上市。2013年5月30日推出的第一款可以定制的产品青橙N1。2013年11月21日发布全金属真八核手机青橙N...

​南昌万达海洋乐园带你穿梭海底世界,清凉一夏

​南昌万达海洋乐园带你穿梭海底世界,清凉一夏

168

南昌万达海洋乐园带你穿梭海底世界,清凉一夏 SUMMER 夏日去看海 对大多数人来说,火炉般的夏天总是让人难以煎熬的,碰个周末或节假日,总想出去耍耍,找一片大海感受海风的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