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名刹 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
文/羽轩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少林寺因其历代少林武僧潜心研创和不断发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在我国武术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少林武术历经约1500年锤炼、传承和发展,形成了一种特有文化现象,于2007年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华文化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少林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是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
少林武术以实战威猛、博大精深而饮誉天下。据传,少林武术源于达摩当年为驱倦防兽、健身护寺而创制的“活身法”,达摩演练的链、棍、杖、剑等动作套路,后人称为“达摩链”、“达摩杖”、“达摩剑”等。此后他又吸取鸟兽、虫鱼、飞翔腾跃之姿,发展活身法,创造了一套动静结合的“罗汉手”。 这套健身术,后经历代长期演练、综合、充实、提高,逐步形成了一套拳术,共达百余种,武术上总称“少林拳”。
少林拳是长拳类代表拳种之一,广义的少林拳,指少林派,狭义的少林拳,指嵩山少林寺僧众传习的拳术,少林拳还包括少林寺中传习的兵械。 在清朝,少林寺公开的传习内容是易筋经、八段锦,以及一些传统的导引健身术。明末清初至清咸丰年间,少林拳术逐渐改变了原来重练外刚、主于搏人的特点,开始由外家拳参合内家,内外技法融溶,向“内外交修”演进。
山门:为少林寺大门,清雍正十三年修建。门额上有清康熙帝亲笔所提“少林寺”三个大字,匾正中上方刻有“康熙御笔之宝”六字印玺。山门前有石狮一对,雄雌相对,系清代雕刻。山门的八字墙东西两边对称立有两座石坊,东石坊外横额为“祖源谛本”,内横额为“跋陀开创”;西石坊内横额为“大乘胜地”,外横额为“嵩少禅林”。山门的正门是一座面阔三间的单檐歇山顶建筑,坐落在两米高的砖台上,左右配以硬山式侧门和八字墙。
少林寺常住院建筑在河南登封少溪河北岸,从山门到千佛殿,共七进院落,总面积约57600平方米。主要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常住院的建筑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法堂)、方丈院、立雪亭、千佛殿。另外,寺西有塔林,北有初祖庵、达摩洞、甘露台,西南有二祖庵,东北有广慧庵。
大雄宝殿:又称“三世佛殿”、“琉璃大殿”,是少林寺的核心建筑,也是少林寺僧人进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殿前两侧分别为钟楼和鼓楼,钟楼前有一碑刻为《黄帝嵩山少林寺碑》,俗称《李世民碑》,立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正面是李世民告谕少林寺上座寺主等人的教文,表彰少林寺僧在平定王世充时所立战功。背面记述了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
大雄大殿坐北朝南,混凝土仿木结构,重檐歇顶,龙吻正脊,中置宝镜,四面回廊,气势恢宏。 殿内供奉三世佛像,正中为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胁侍为文殊、普贤两菩萨,合称“华严三圣”.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胁侍为日光、月光两菩萨.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胁侍为观音、大势至两菩萨,合称“西方三圣”。
藏经阁:又名法堂,明代所建,位于大雄宝殿之后,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藏经阁藏书八百万卷,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藏经阁内供有少林寺的一位缅甸国弟子于1996年揖赠的汉白玉卧佛像一尊。藏经阁月台下有一口大铁锅,明代万历年铸造,是当时少林寺和尚用来炒菜用的小锅。藏经阁的东南面是禅房,是僧人参禅打坐的地方,对面的西禅房,则是负责接待宾客的堂室。
钟楼鼓楼:坐落在大雄宝殿的两侧,东面为钟楼,西面为鼓楼,两座楼均有四层,造型巧妙,巍峨雄伟,是我国建筑史上的珍品。原建筑毁于民国十七年,后来在1994年和1996年,当地政府按照两楼原先的样子进行了重新修建。
达摩亭:又称立雪亭,建于明代,1980年重新修缮。相传,这里是二祖慧可侍立在雪地里向达摩祖师断臂求法的地方。殿内神龛中现供奉达摩祖师的铜坐像,是在明嘉靖十年所铸。两侧分别是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龛上悬挂的匾额“雪印心珠”四字为清乾隆皇帝御笔亲题,字体遒劲,气势豪迈。此殿现为寺僧日常做佛事的场所。东配殿位于达摩亭西侧,于1983年重建,殿内有“阿弥陀佛”的石像和“达摩面壁影石”。
塔林:位于少林寺西300米的五乳峰下,少溪河北岸丛林茂树中,因塔多且高低、大小不一,又散布如林,故称塔林。塔是和尚的坟墓,佛教最有名望、有地位的上层和尚死后,把他们的骨灰或尸骨放入地宫,上面造塔,以示功德。
塔林是我国现存古塔数量最多的墓塔群,现存唐塔2座,宋塔2座,金塔7座,元塔43座,明塔139座,清塔10座,时代不详的27座,共228座。另有残塔和塔基痕迹35处。整个塔林占地面积约14000多平方米。塔的层级不同,一般为一至七层,高度约在15米以下,大都有塔铭和题记,塔林是研究我国古代砖石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宝库。
千佛殿:又叫西方圣人殿,因殿内绘有大型壁画五百罗汉而得名,是少林寺最后一进大殿,也是少林寺现存最大的佛殿。殿内供毗卢佛,故又称毗卢阁。千佛殿明末重建,面阔七间,神龛上的“法印高提”为乾隆题写,殿内佛龛中供奉的毗卢佛铜像为明代所铸。神龛后面北壁及东、西两壁绘“五百罗汉朝毗卢”大型壁画。五百罗汉形貌奇特,面部颜色会随时变化。殿内地面上有48个排列成深20厘米的陷坑,据说是少林武僧练拳习武的脚坑遗址。脚坑分布方圆不大,呈一条线状,这是僧人刻苦练功的见证,也说明少林拳的所谓“曲而不曲,直而不直”的特点。
禅宗少林·照见山居:少林寺不仅有闻名遐迩的少林功夫,还拥有禅味十足的禅宗少林·照见山居。其命名源于佛教名典《般若波罗密心经》,取般若空观的彻悟之意。照见山居近邻“天然国画”三皇寨,“四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与闻名中外的“禅宗祖庭”少林寺、法王寺、永泰寺等名寺仅咫尺之遥。照见山居,禅修静地,清幽典雅,依山傍水,景色优美,带给人们一种亦禅亦俗、亦古亦今禅蕴浸染的全新旅游体验。
照见山居坐落在嵩山脚下,是以山势地形建成的禅修式酒店式建筑。一栋一栋独立的白墙灰瓦的小房子散落山水之间,房外清水绿树,小花摇曳,散发着怡然自得地静怡气息。山林之中,喧嚣之外,人们行走其中,不自觉就忘记了车马劳顿,人间烦忧。任安详喜悦在天籁梵音中化解来自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压力,美哉快哉。
照见山居,钵音袅袅,木鱼声起,高僧肃然,大悲咒缓缓响起。香粉点燃,烟雾冉冉,香随心动,心随香起。喝几碗禅茶,读几卷经文,在一沏一啜一饮一品中,感悟禅机,体味人生,禅即在口中、眼前、心间。取天地精华,品山野素食,禅意满满,皆为美味。“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生好时节。”
度假,从选择景典开始!了解更多,请关注景典游公众号(ID:jdcmjdy),或下载景典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