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的人民南路(之一)
在成都的市中心,有一条全长5.5公里的马路——人民南路。这条马路是成都解放后修建的,也是当时成都最宽的马路。
它的最初部分,北起市中心的皇城南门(今天府广场),南至现今火车南站区域,全长5.5公里,分成了四段。第一段是北起天府广场,南至红照壁;
第二段是北起红照壁,南至锦江大桥;
第三段是北起锦江大桥,南至南一环;
第四段是北起南一环,南至火车南站。
1955年12月20日,国家建设委员会正式批准了《成都市总体规划》。该规划提出,要打通贯穿城市南北的人民路,使其南达火车南站,北至火车北站。
人民南路的规划定位,确定了建国初期成都最早的城市结构。1958年,人民路正式开建。
当年,在修建人民南路之时,分管城建的副市长李劼人力排众议,坚持表示,道路建设一定要有远见,不能太窄,要向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看齐。
最终将人民南路修成了宽度为70米的大街。
李劼人先生早年曾经留学法国,他卓有远见,主持修建了解放后成都市当时最宽的马路——人民南路,使其成为成都市的南北大通道。人民南路比较长,今天就摆一下人民南路一段的往事。
从皇城坝到人民南路一段人民南路一段是人民南路最早动工修建的部分,早在1951年,成都就对当时市中心的皇城坝区域进行改造,形成了800米长的人民南路一段。
该路段跨永靖街及东鹅市巷,宽48一64米,分快车道、慢车道、人行道及分车绿化带,地面是沥青路,路旁绿树成荫。在那个年代,成都的马路并不多,而人民南路作为成都最宽的马路,更是吸引了无数市民的目光。
人们纷纷涌向这条马路,欣赏它的美景和带来的便利。虽然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条件都比较艰苦,但人们仍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憧憬。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民南路也经历了许多变化。它不再只是简单的交通道路,而成为了城市的文化、商业和旅游中心。
沿路种植着高大的法国梧桐和槐树等树木,形成了独特的绿色长廊。这里还有许多著名的商业街和购物中心,如太平洋百货等,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购物选择。同时,人民南路也成为了旅游胜地。
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来到这里,欣赏这里的美丽景色和独特的文化氛围。沿路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建筑和景点,天府广场等,这些景点见证了成都的历史和文化发展。
总之,人民南路是成都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便利和美丽的环境,也展现了成都作为历史悠久的城市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虽然今天的人民南路已经不再是成都最宽的马路了,但它所代表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将永远铭刻在成都市民的心中。
从20世纪30年代的地图可以看出来,人民南路是在原来的贡院街、三桥正街以及三桥南街的基础上拓宽、改造而成的。人民南路从北向南,首先是原贡院街,明代时这里曾是蜀王府,在清代又改为贡院,因得街名。接着往南,是三桥正街及三桥南街,因为在金水河北,河上有三桥,所以叫这个名字。解放后,由于城市建设发展,以上街道被拆除,扩建为纵贯市中心的干道,命名为人民路。
该段地处市中心南部,1965年,成都市人民委员会将其命名为人民路南段,展览馆至东、西御街一带,路面较宽,原为省、市大型群众集会之所在,其又被称为人民南路广场。1981年,地名普查时,该路段更名为人民南路一段。人民南路一段是成都市的一条重要交通干道,也是历史文化的见证。在这条道路上,历史的痕迹被保留下来,让人们能够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人民南路一段的沿线,有着许多著名的景点和历史遗迹。例如,在人民南路一段与东御街交汇处,有一座古老的牌坊,见证了成都的古老历史。
在人民南路一段的东侧,有一座“成都中央银行”旧址,这是一座具有典型西方建筑风格的历史建筑,曾是民国时期成都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在人民南路一段的东侧,还有一个名为“盐市口”的商业街区。这里曾是成都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之一,有着众多的百货公司、、餐厅和等商业设施。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现代城市的繁华和便利。总之,人民南路一段是成都城市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也展示了现代城市的繁荣和活力。无论是对于本地居民还是外来游客来说,这里都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