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中老谋深算的何监,原型竟是个人见人爱的小老头
《长安十二时辰》中何监原型贺知章,历史上做了哪些荒唐事
伴随着《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被大家遗忘的贺知章也小小地火了一把。
跟剧中把“我是boss”写在脸上的何监不同,原型贺知章是一个人畜无害、人见人爱的老头。
01.人见人爱的老头
贺知章的表兄陆象先官至宰相,常常对人说:“我与兄弟们阔别多年,谁都不想念,唯独一天不见贺兄,就感觉了无生趣。”
一天见不到他,我就不想活了,多么感人的兄弟情啊……
(来源:《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脾气暴躁的大将军张说,行走的火药桶,见谁炸谁,跟贺知章却好得没话说。他升任中书令,立刻举荐贺知章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
也是因为张说的关系,贺知章升任礼部侍郎,并兼任集贤院学士。
喜爱贺知章的人里面也少不了皇帝。
唐玄宗立太子后,准备在东岳泰山封禅,这可是一等一的大事。谁能解忧?唯有贺知章。
关于封禅礼仪和祷天内容等重大问题,玄宗都与贺知章一一探讨。连封禅用的乐章, 都让贺知章来写。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可惜,贺知章想回到故土,唐玄宗依依不舍,做了周密安排,亲自写了两首送别诗,还让太子和百官去送行。
离开长安这一天,长安文坛有名号的文人,全都写诗送别,场面都要超过兰亭会了。
诗仙李白,心比天高,唯独对贺知章念念不忘,路过贺知章的故乡,贺知章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却只见到了冰冷的墓碑。李白独自饮酒,悲痛欲绝,写下了《对酒忆贺监二首》,追忆两人的过往。
(来源:网络搜索)
贺知章去世多年后,他曾经的学生太子当上了皇帝,还没有忘记老师的教诲和恩情,追赠礼部尚书。
《论语》记载,憨憨的子路某一天对孔子说:愿闻子之志。孔子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贺知章大概就是这样一个人。
02.人见人爱的秘诀
问:如何才能成为人见人爱的人?
答:给自己起名叫贺知章。
贺知章受欢迎,确实有秘诀——称赞。
古代朝堂,北方人看不起南方人。
贺知章出身浙江,步入仕途的前几年并不顺利。同样出身南方的宰相张九龄罢相时,有些惭愧地对贺知章说:这些年,我没有关照你啊。
贺知章应声道:这些年,多亏了您的荫庇。
张九龄懵了:这话从何说起?
贺知章解释:因为有您在朝堂,这些年来,无人敢骂我作“獠”。
獠,是北方人对南方人的不尊重称呼。
这一手无中生有的称赞,立刻就拉近了两人的距离。
贺知章夸人夸得最狠的自然是李白。
(来源:网络搜索)
三十来岁的李白,来到陌生的长安城,偶遇文坛前辈贺知章,连忙拿出自己的诗作请对方点评。
七八十岁的贺知章读《蜀道难》后惊呼: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还称李白为“谪仙人”。
自古以来文人相轻,文人就算夸人,要么夸比自己年长的文坛大佬,要么夸尸骨无存的前代名人,夸晚辈的寥寥无几,像贺知章这样,把晚辈夸上天的,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张九龄罢相时已然失势,李白在芸芸众生中不过是稍微白一点儿,称赞他们并没有好处。
贺知章夸人,不是奉承,不为名利,而是与人为善,慧眼识人。
03.脱线的老头
贺知章37岁中状元,86岁告老还乡,混迹官场半个世纪,虽然没有位极人臣,但也青云直上,让人不禁觉得,这是一只世故圆滑、长袖善舞的老狐狸,可真实的贺知章,时不时会脱线。
想当年,贺知章见到李白小哥哥,惊为天人,拉着李白就去酒馆畅饮,喝完之后发现没带酒钱。
李白是个千金散尽还复来的穷鬼,贺知章也不好意思让李白请客,就拿出了一只金龟。
金龟不一定是纯金的,分量却比金子更大。唐朝时,只有三品以上官员和亲王才有资格佩戴,“金龟婿”就是从这里来的。
金龟的意义,简直和乌纱帽差不多,这老头居然拿出来换酒喝?这样换来的酒,李白你居然喝得下去?店小二居然真收了?
贺知章还是长安城有名的酒鬼,杜甫写《饮中八仙歌》,第一人就是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贺知章喝醉后,骑马骑出了坐船的感觉,老眼昏花掉到井里,就在井底呼呼大睡起来。
放到现在妥妥的醉驾行为,杜甫在李白那里听说了之后,却神往不已。
贺知章脱线最严重的一次,轰动了整个京城。
726年,唐玄宗四弟岐王去世,唐玄宗自然要举行一场隆重的葬礼。
当时有个身份叫“挽郎”,就是出殡时唱挽歌的少年,跟今天的职业哭丧人差不多。担任过挽郎之后,就有机会做官,所以世家子弟都争着当挽郎,这一次的决策者是贺老头。
名单公布后,那些落选的二世祖们,把贺知章的家堵了。王爷去世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谁都不想错过,叫嚷道:贺老头,这名单肯定是你喝醉的时候胡写的,不公平!
贺知章一把老骨头了,也不敢出门跟他们争,就让人搬来梯子,颤颤巍巍爬了上去,安慰道:“大家别急,宁王快不行了,下次还有机会。”
(来源:网络搜索)
贺知章没白在官场这么多年,知道这些子弟们想要什么,一句话说出口,他们果然心满意足地离去了。
那么,这个宁王是谁呢?
唐玄宗的大哥,皇位的第一继承人,主动把太子之位让给了弟弟李隆基。
可以说,没有宁王,就没有唐玄宗。唐玄宗对这个哥哥,也是敬爱有加。
贺知章,你居然敢咒他死?要是宁王听到了这件事气死了,你就算不偿命,也得发配边疆吧?
这件事理所当然传遍了京城,朝廷对贺知章的处罚是什么呢?
把贺知章从礼部调到工部,相当于从星耀二星,掉到了星耀三星。
因为皇帝知道,贺知章是个人畜无害的善良老头。
顺便一提,躺枪的宁王又撑了16年,直到742年才死去,当初围在贺府门前的那些少年郎,孩子都会打酱油了。
贺知章晚年时,彻底放飞自我,给自己起名叫“四明狂客”,听起来中二满满,晚辈们也顺着他的意,称他为“诗狂”。
不过他并没有留下张狂的诗,也没有太出格的行为,他只是个旷达风趣、不拘礼法的脱线老头而已。
贺知章86岁寿终,是古代最长寿的诗人之一,生前官运亨通,名满天下,在诗歌、书法都有极大的成就。
他流传下来的诗作不多,凭一首《咏柳》、一首《回乡偶书》家喻户晓,每个孩子都会在课本里,结识这个可爱的老头。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