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慧能故事:“小心!弄坏朝廷的珍品,是要砍头的!”
一直与师父形影不离的神会,破例没有跟随师父慧能去韶州大梵寺。因为,他要去更远的地方,西京长安受戒去。
岁月流转,他已经从一个顽皮的小沙弥,长成了一位风度翩翩的青年比丘。
他在北上西京受了具足戒之后,在回曹溪的路上,顺便来到了大师兄行思所住持的江西吉州青原山静居寺。
此时,青原行思的“庐陵米价”公案,早已轰动禅林,无数僧衲争相参究。在禅宗史上,这一公案影响极大,至今仍常有禅者参究。
行思以他弘深的悟境、精妙的禅法,终成一代大宗师。因此,历史上曾经有人将他立为禅宗七祖。
当年,小神会到达曹溪之时,行思早已经离开,所以并不认识他。行思询问道:“你从哪里来?”
神会颇为自豪地回答:“我从曹溪来。”
曹溪,是行思在师父慧能的锤炼下了生脱死、脱凡成圣、开悟得道的地方;曹溪,是天下禅僧心目中的圣地!
行思不禁抬起头,看了这个青年比丘一眼。曹溪是禅的故乡、禅的乳源。从那里来的禅僧,应该浑身浸透了禅的滋润吧?因此,行思问道:“带了些什么东西来呢?”
神会当然知道,师兄问的不是礼物,而是像当初六祖问他的一样。像见到自性了吗?本来自性,无形无相,如何表示?于是,神会站立起来,抖了抖身体,表示没有什么东西。
然而,行思并不认可,笑说:“还是带着砖块、瓦砾呢!”
本来自性,了无一物。神会之所以抖动身体,是因为他还认为有个自性在。而这,在行思看来,就是破烂,就是垃圾,就是砖头瓦块!
神会冰雪聪明,立刻明白自己是灵龟拽尾,虽然掩盖了爬行的踪迹,却将尾巴来回扫动的印痕留了下来。
他毕竟年轻,又是性情中人,时时刻刻不忘争强好胜。于是,他立刻反问道:“难道,大和尚您这里有真金给人吗?”
神会是在以真金比喻佛法。然而,若是将佛法当成固定的、具体的、有形的东西,就谬之千里了。因为佛所说的教法是水灵灵、活泼泼的,而且是随机的:随众生的机根而方便设教,所以有无量的法门。
佛是大医王,会根据每个病人的不同病情、不同体质开出不同的药方。同时,佛法没有分别,更没有高贵低贱。
佛法是因病施药,只要对症,一根草就是最好的良药。因此,行思举重若轻,轻轻说道:“假如有,你要放在什么地方呢?”
是啊,金屑虽贵,入目成翳;佛法虽妙,执著成病。
由此,神会知道了禅海的深邃玄妙,波澜壮阔。
神会重回到曹溪后,认真阅读大藏经,曾提出六个重大问题,向师父请教。在六祖慧能的点化下,他终于融会贯通,彻底觉悟了。
午后,六祖慧能已经是第三次来观察山门前一尘不染的道路了。
然而,他依然没有见到那扫路的人。他知道,那人一定在刻意回避他;他还知道,那人也一定躲在不远的某个地方。
于是,慧能以他“狮子吼”说法的功夫徐徐说道:“道路不是心路,清除外在的尘埃固然重要,关键是要自净其意,那样心灵上的尘埃就会自动消失。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尚未到来,切切实实把握住现在。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曹溪边的一丛灌木莫名其妙地抖动起来。
慧能一笑,刚想转身回寺,只见道路尽头,一行人马浩浩荡荡向这里走来。
是韶州刺史韦琚,韦大人来向慧能大师传达中宗皇帝的诏书来了:
“……朕积善余庆,宿种善根。值师出世,顿悟上乘,感荷师恩,顶戴无已。并奉磨衲袈衣及水晶钵,敕令韶州刺史修饰寺宇赐额‘法泉寺’,赐师旧居为‘国恩寺’焉。”
在客堂,韦琚将诏书合起来,递给慧能,又指着立在他身旁的两个捧着东西的官差说:“大师,这是皇上亲赐给您的袈裟和水晶钵,请您过目。”
韦琚掀开礼盘上罩着的黄缎,袈裟华贵,水晶钵晶莹剔透。
神会不改儿时的好奇,往前挤着叫道:“哇,真漂亮呀!”
志诚拉住他:“小心!弄坏朝廷的珍品,是要砍头的!”
神会一吐舌头,故意做个鬼脸。
慧能吩咐说:“法海,收起来吧。”
法海、志诚将朝廷赏赐的礼物接过,慧能做个请的手势说:“韦大人,又辛苦你上山一趟。请,请坐。”
韦琚入座后,双手合十说道:“大师,根据皇上的敕令,广州刺史大人负责将您的老家改建为国恩寺。下官奉命重修宝林寺。你看何时动工为好?”
慧能说道:“韦大人,自从30年前,本寺护法陈亚仙大居士,将曹溪的大片山地布施给宝林寺,这些年来,贫僧与弟子们在山水奇胜处建造了13所寺院,总称为‘花果园’。曹溪现在虽有数千僧众,但住的地方还是有的。所以,没必要劳民费财,再重修寺庙了。”
韦琚说:“那怎么成呢?皇命难违!”
“朝廷敕命造寺,必堂皇至极,耗银无算。无端加重本州百姓的负担,贫僧担待不起呀!”
韦琚道:“大师一片慈悲爱民之心,令我感激不尽,也倍感汗颜。不过,您不用担心,皇上已经拨下了库银三十万两,不需要动用本州一文钱。”
慧能说:“贫僧出身卑微,家境贫寒,养成了勤俭度日的习惯。韦大人呀,你若将这宝林寺修饰得富丽堂皇,气派豪华,贫僧怕是住不惯、坐不宁、睡不着了。所以,你省下这几十万两银子,救济贫困百姓吧!”
“噢,对了,前几日,我听香客说,韶北乐昌、仁化一带发生了百年未遇的大旱,庄稼枯死绝收。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你就把这批建寺庙、造浮屠的银子,当作官家的赈灾款,救济灾民,以助他们度过荒年。”
韦琚急忙站立起来说道:“大师,你这是让我丢掉头上的乌纱帽呀!朝廷下拨的专用库银,下官若是挪作他用,轻则丢官,重则杀头!您饶了下官吧,借给我几个胆儿,我也不敢挪用您的佛资。”
慧能低头思索了一会儿,说:“韦大人,不客气地说,修建寺庙,塑造佛像,贫僧比你在行。”
韦琚说:“那当然。下官对建筑、雕塑一窍不通。”
“那么,你是否可以把朝廷下拨的库银交给贫僧,由贫僧主持修造寺院这件善事?”
韦琚点点头:“可以,可以,下官回韶州之后,立刻将银子全部解到宝林寺来,交给您。”
明日更新,宝林寺施粥。